王斗眼中射出寒光,在洛陽城讓李自成跑了,這次襄陽的張獻忠,決對不許他再跑了!
后世的滿清將屠川惡行栽在張獻忠頭上,不過也不因此就說張獻忠是好東西,觀其生平,殺人屠城是常有。他們與清兵沒什么兩樣,王八看綠豆,大哥別說二哥。對明末這些農民軍首領,王斗沒有一絲一毫的好感。
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,王斗率軍離開洛陽,洛陽軍民傾城相送,一直送過洛水。
送行的人中有洛陽眾官,還有陳永福父子在內,他們還要在洛陽駐防一段時間。觀陳永福紅光滿面,就知道其心中滿意,也是,此戰大捷,不說軍功,河南總兵跑不了,繳獲分成還不少。
當然,王斗也心中滿意,此戰,自己同樣收獲不少。
他看著這個老將意氣風發的臉,笑道:“待末將再次回來,就要稱呼陳鎮了!”
陳永福大笑:“彼此彼此,王將軍何不是如此?”
是啊,此戰封賞下來,王斗一個總兵是跑不了,如能節制一鎮,便可稱呼總鎮。
在大明朝,稱總督,巡撫為軍門,不過對總兵的稱呼,大明各個時代卻沒有定數。
景泰、成化以前稱為“總戎”。萬歷中期起,大帥、大將軍的稱呼引以風潮,以至朝臣都看不下去,上疏皇帝呼吁制止。
到了明末時,稱呼一鎮總兵多為“鎮”,“總鎮”,比如當時左良玉,猛如虎追剿張獻忠時,官兵便抱怨二人,發出“想殺我左鎮,跑殺我猛鎮”等言語。
當然,若是掛印,稱其封號更為高貴。
兩人又寒暄數句,陳永福說道:“一路順風,老夫在開封府靜待王將軍捷報歸來,到時我們再把酒言歡。”
王斗點頭,他知道陳永福的心思,除了結交自己,還想將自己兒子陳德送入東路講武堂。王斗也有心在河南布下一個棋子,同意了陳永福的請求,不過這要等自己領軍歸來再說。
不過臨行時,王斗對洛陽的局勢略有憂慮,闖兵降者十萬,洛陽的官府與汝州官府一樣,除收編一些青壯為軍外,余者歸田,這些人最后會不會成為后患?
不過當時皆是如此,官兵降賊,賊降官府,對當地內部內務,自己不好過多干涉,只能祝他們好運了。
鄉老端來一杯米酒,其杯極大,這是洛陽當地的風俗“餞行酒”,意味故人遠行,此時不醉,更待何時?
鄉老端著杯子,眾百姓在旁異口同聲地道:“大將軍滿飲此杯,一路順風,我們洛陽的百姓,永遠忘不了將軍的大恩大德。”
他們的聲音很樸實,卻發自內心,王斗的眼眶有些潮濕,回望古都那若隱若現的身影,再望眼前這片大地生活的人民。
王斗接過酒杯,猛地一飲而盡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