舜鄉軍中,一部戰兵共有八百人,長槍兵與火銃兵各一半,而且每一總都是長槍、火銃兵各兩隊。
聽完高史銀的軍令,眾將一起高吼:“謹遵千總方略,我舜鄉軍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,所向無敵!”
高史銀滿意地揮揮手:“諸位,獻賊很快就會逃來,這個流賊不簡單啊,燒了太祖爺的墳墓,不論誰提起來都是咬牙切齒,將軍也是記在心上……不然他為什么這么關注襄陽?就是為了此賊!也是將軍星宿下凡,神人附體,才能預知獻賊的蹤跡,換成楊閣部他們,現在還傻傻的在四川轉悠呢。”
最后他道:“好了,記住獻賊的樣子,長身黃臉長須,殺了他,大功一件!”
眾人皆是心頭火熱,如能擊殺獻賊,那功勞可就大了。
“行動!”
立時全軍運動起來,所有的火銃兵們,在各自上官的率領下,全部跑動著,來到林地下的山坡上,在一個平緩處,展開了四層的隊列。每層一百人,由每總兼任副把總的隊官指揮列隊安排。他們的馬匹,則集中在千總部處,由那邊統一看管。
四層火銃兵在山坡上展開,他們的鳥銃,指了指坡下的官道,不過幾十步距離,在他們的火力打擊范圍之內。
獻賊還沒有來到,火銃兵們,最后檢查了自己的子藥及火繩情況,便在坡地上坐了下來,養精蓄銳,等待著戰斗的來臨。這些火銃兵都是甲等軍戰士,身經百戰,對將要來臨的戰斗,并無多少激動之色,很多人靜坐著閉目養神,神色沉穩。
火銃兵們行動的時候,長槍兵們同樣動作起來,他們在各自上官的率領下,由那兼任副千總的甲總把總帶領,策馬前往了官道西面的水渠那邊,然后個個下馬,在水渠邊埋伏下來,同樣等待戰斗的來臨。
高史銀站在最上邊的坡地上,靠近林地邊緣,掏出自己的千里鏡看去,見部下們很快布置完畢,滿意地點了點頭,萬事俱備,只等著獻賊來了。
他仔細傾聽襄陽城那邊的動靜,又等待著夜不收的回報。
話說溫達興派一隊夜不收,分為數伍,專門在城外刺探情報,此時有兩伍與高史銀的壬部配合,一起作戰。
每每看到這些夜不收,高史銀總忍不住內心的羨慕,他的壬部,還有舜鄉軍各個騎步軍中,雖然也各有一隊騎術精悍之人兼作哨騎,不過這些哨騎,當然不能與溫達興專業的夜不收相比,對此,高史銀等人頗有意見。
高史銀心想,將軍應該在各個把總,千總部內設立夜不收才是,便是每總十人,每部二十人也好啊。
不過想想也難啊,各個把總,千總要設立夜不收,每部就要六十人,舜鄉軍這么多部總,全部要多少人?
此時連溫達興的夜不收千總都不滿員,又哪來的夜不收補充給他們?只能在內心羨慕了。
等待中,終于官道上有幾騎夜不收奔來,他們馬術嫻熟,直接控馬沖入山坡,向高史銀稟報:“獻賊潰兵己至,離此地不遠!”
高史銀追問:“獻賊有多少人,離這里有多遠?”
夜不收伍長答道:“獻賊潰兵一千三、四百,狼奔豕突,己過峴山!”
這就離得不遠了,高史銀趕緊傳令:“全軍偃旗息鼓,不要讓獻賊發現這邊的情況,免得他們奔往別處去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