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天氣尚冷,加上兵備副使張克儉極為重視此事。調城內最好的仵作,用汞、砷等手段對張獻忠尸體進行防腐處理,其尸身一直妥善保存完好。
襄陽城原有督師行轅,眾官,眾將按品級,文左武右,皆進入行轅白虎堂內,等待結果。
等待過程中,王斗也打量白虎堂內各人。
楊嗣昌高居上座,左右幕僚肅立侍候,左下位,第一個坐著監軍萬元吉。其官位雖小,只為大理右評事,不過深受楊嗣昌器重,監紀軍前,所以有資格坐在第一位,他對王斗很注意,不時看了又看。
萬元吉接下來,是太監劉元斌及盧九德,二人都戴三山帽,身穿蟒袍。劉元斌略瘦,神色較為陰沉,盧九德則較為肥胖,坐在位子上就象一尊彌勒佛。
再下面,是湖廣巡撫宋一鶴,長得正氣凜然,一身大紅官服,頭戴烏紗,腰束玉帶。
與外表不同的是,宋一鶴在官場上風評不好,因為其初見督師楊嗣昌時,為避楊嗣昌父名諱,在自己名帖上寫上“宋一鳥”,傳為官場笑談。
不過王斗知道這人不簡單,其對楊嗣昌所為,只是一種官場智慧,本人還是有能力的。歷史上宋一鶴守湖廣時,先敗羅汝才五大營于豐邑坪,在張獻忠攻陷襄陽后,宋一鶴移駐蘄州,盡焚舟船,遏止張獻忠與革里眼等人相匯,又斷橫江,使眾賊不敢渡。后來李自成攻克承天府,宋一鶴下城巷戰,揮刃擊殺數賊而死。
他對王斗同樣注意,不時撫著自己的美須沉思。
右下方武官處,則有前陜西總兵、現在剿賊總統猛如虎,湖廣副總兵、剿賊副總統張應元,京營總兵官孫應元、黃得功、副總兵周遇吉等人,最后才是王斗。
上面幾位,不是總兵就是副總兵,不是都督同知就是都督僉事,只有王斗是都指揮同知,參將的職位,卻與各位總兵官并坐。
他們幾位同樣對王斗看了又看,雖然臉上沒什么表情,但內心顯然沒有那么平靜,特別湖廣副總兵張應元頗有沮喪之意。
黃陵城之戰,麾下參將劉士杰、汪之鳳、游擊郭開等人戰死,自己也被流矢射中,到現在傷勢還沒有完好,辛辛苦苦,結果獻賊跑出四川,剛好被王斗殺了,如此好運氣,想想自己,如何不氣?
此時眾人都無心說話,堂內一片安靜。
不久,二門外傳來一陣騷動,很快的,襄陽兵備副使張克儉領著幾個軍士,急急抬著張獻忠的棺木進來。
白虎堂內轟的一聲,眾人都站立起來,特別楊嗣昌踉蹌幾步,從主位上走下,看著擺在地上張獻忠棺木內的尸體,哆嗦道:“是獻賊,是獻賊,哈哈,確是獻賊……”
楊嗣昌神情失態,他顫抖著手撫摸棺木,看著內中張獻忠的尸體,猛然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:圣上的知遇之恩,剿賊的不利,言官的攻擊,猛如虎的慘敗,自己竭盡心力的無奈……一幕幕不斷掠過。
他一時喜極,一時又是悲哀,一時又是委曲,千頭萬緒,不由淚如泉涌,他踉蹌向北跪倒,哽咽大叫:“皇上!皇上!剿賊竟功,獻賊誅除,臣……立死而無憾……”
他跪在地上泣不成聲,身旁幕僚皆是落淚。猛如虎更是涕淚橫流,用力擂著自己的胸膛,哭叫道:“捷兒、忠兒,你們看到了嗎?獻賊己死,你們大仇報了。”
堂內哭聲一片……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