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承恩衣袖一甩:“送客。”
劉元斌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恐懼,癱倒在地。
……
當日天使到來,轟動的不但是王斗封伯消息,下午天使拜訪督師楊嗣昌,出示皇上手喻,召忠勇伯班師,援助錦州。靖邊軍需刻期出關,七月二十日到達寧遠。
當然,手喻上也講,可以看楊嗣昌的意思,如果他堅決不放人,皇帝也不會勉強。
聞聽消息的人都非常關注督師楊嗣昌的意思,說實在,楊嗣昌心情復雜,既想王斗留在湖廣,將他的剿賊大業繼續下去,又知道王斗與左良玉等人不合,不想死后湖廣再生是非,最終他決定放人,讓王斗班師。
消息傳出,左良玉等人歡慶,賀人龍,猛如虎,孫應元、黃得功諸人則心情矛盾。
不管別人怎么想,王斗決定走了,初九日一早就走。
初七日,初八日,宴請之人如潮,對眾人來說,能結交到名滿天下的忠勇伯,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,便是當日不平的猛如虎中軍參將馬智,也是與有榮焉。
初八日,督師楊嗣昌商請忠勇伯王斗,王斗正好向楊嗣昌辭行,便來到了督師行轅。
見到楊嗣昌時,卻見其精神好了很多,臉上也有了紅光,王斗知這是回光返照,不由心下暗嘆。
楊嗣昌也仔細打量王斗,見其穿著蟒袍,氣度非凡,人龍之相,又是欣賞,又是嘆息,說道:“圣上曾贈詩詞‘一掃寇氛從此靖,還期教養遂民生’,本督慚愧,未竟全功,忠勇伯老于兵事,你說,這天下的賊寇,能剿完嗎?”
王斗眼前浮現自己領軍到達淇水,災民那爭先恐后的投水場面,眼中現出悲哀,說道:“兵亂源于缺餉,民亂源于饑寒,剿滅某只賊寇易,全部剿滅,難。”
楊嗣昌嘆道:“前兩句,是盧建斗說的吧,話說當日盧督臣戰死,你可怪我,恨我?”
王斗看著楊嗣昌期盼神情,看他骨瘦如柴樣子,確是為國事竭盡心力,又想起盧象升在巨鹿悲憤戰死,點點滴滴,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,他站起身來嘆道:“是非對錯,誰又說得清呢,便交由世人評說吧。”
他略一拱手:“閣部保重。”
轉身大步而去,留下楊嗣昌望著王斗背影呆呆出神。
這是王斗最后一次見到楊嗣昌。
……
天使王承恩,因楊嗣昌病重,暫留襄陽。
崇禎十四年,三月初九日一早,王斗率軍離開襄陽。
襄陽百姓傾城相送,還有一些人決意跟隨靖邊軍到東路去。
又有襄陽眾官,湖廣巡撫宋一鶴、監軍萬元吉、賀人龍、猛如虎、孫應元、黃得功,周遇吉等人送行。太監盧九德同在人群,唯有不見左良玉,劉元斌各人身影。
眾官將一直送過樊城數里,才停下來,一片聲的道:“忠勇伯,再會了,路上保重。”
黃得功更高叫道:“待相逢日,我們再不醉不歸。”
賀人龍也叫道:“老弟是發達了,可不要忘了哥哥啊。”
王斗與他們施禮而別,心下嘆道:“希望能再會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