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葬后,接下來的修葺立牌等,自有褒忠祠官員處理。
靈牌請入祠內后,才是盛大的祭拜儀式開始。
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!祭祀,是古時與軍事并列的國家最重要兩件大事之一,歷朝歷代,都有著嚴格的國家祭祀體系,一般有二。一是中央朝廷祭祀體系,分大祀、中祀、小祀。二是地方祭祀體系,省、府、州、縣等各級祭祀。
初褒忠祠立時,王斗只找些和尚道士念頌經文,后罷,以國之正禮,大樂獻祭,設神官,褒忠祠享省府級規格待遇。祭享之禮,祭祀音樂,祭祀規程等,均一絲不茍進行,樂舞配奏,莊嚴而隆重。
祭牲、祭器設立,主祭神官喝道:“祭拜開始,起樂!”
又一陪祭神官喝道:“起舞!”
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,八音,一一敲響,深沉的雅樂中,樂舞佾生,或持龠,或持笙,或持箎,樂舞相合,翩翩起舞。
同時,祠外大廣場,連王斗在內,所有將士行持刀禮,并槍禮,齊聲頌唱:“舜土起劍兮,策馬定寰區,將軍星繞兮,勇士月彎弧……忠勇將士兮,歷萬劫不泯,天地玄黃兮,真靈永存在……”
金聲玉振,雅樂之聲典雅悠揚,舞者場面宏大,加之數十萬人一齊頌唱,充滿震撼人心的感染力。
頌歌中,不說場中將士,便是圍觀的百姓們,皆是潸然淚下。許多隨軍旁觀的襄陽士子百姓更泣不成聲,很多人道:“如此祭祀,便是戰死也不冤了。”
舞止,樂止,王斗與眾將各官進殿,詣神位前上香,所有陣亡家屬旁邊答禮。
眾家屬臉上又是哀傷,又是自豪,家中男人戰死,豈不悲痛?然靈牌能入褒忠祠贊拜,又是心下溫暖自豪,家中男人,沒有白死。
王斗來到韓仲的靈牌前,看著靈牌后的畫像,憶起當日的點點滴滴。心中悲痛,他上了香,拜了數拜。
韓仲遺孀李小娘子領著兒子韓厚在旁答禮,還有她嫂子鄭娘子。
王斗看向李小娘子。她今年不過二十歲,領著不到五歲的孩兒,往后漫長的日子,怎么過?
王斗柔聲道:“我與韓兄弟親如手足,韓夫人。你若有什么難處,只管與我說。”
李小娘子俏目微紅,低聲拜道:“多謝大將軍關懷,妾身并無難處,只想靜靜帶著厚兒,為韓仲守節,將孩子帶大。”
王斗嘆道:“好。”
又看向她兒子韓厚,這孩子虎頭燕頷,與韓仲一個印子模出來一樣,說道:“長得真象你父親。”
那孩子并不怕生。看著王斗道:“大將軍,你怎么哭了?不哭不哭,厚兒跟娘親說過,厚兒長大后,也要隨大將軍殺韃子,為爹爹報仇。”
王斗哽咽道:“好孩子。”
眼淚卻不由流下來。
李光衡看著女兒外孫,虎目一紅,也是涌出熱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