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道符又說,其實大明各地刀客。馬賊不少,便是東路舊將麾下,也有許多家丁者,他們也有一部分騎兵,這些人中,很多都可作為騎兵或夜不收人選。
林道符此話一出,就引起眾人激烈爭論,各人言,這些舊將麾下,多兵痞兵油子,他們入營,決對會帶壞營中軍士,寧缺勿濫,也不要這些人。外軍之所以常常一潰千里,就因為這些人帶頭。
不過林道符有不同意見,他說,這些人也可以改造,便若靖邊軍當年,也有不少家丁入伍,現在都成為靖邊軍優良戰士,并沒有明軍中的不良習氣,很多人還成為將官,如田啟明,溫達興,田志覺等人。
以靖邊軍現在的軍勢威望,就象大海,他們有若一滴水,只有他們入營融合,成為軍中一份子,沒有眾將士被他們帶壞的道理。
反對人中,高史銀特別堅決,當年他曾有過不良經歷,所以深知這類人的本性,林道符也是個刻板的人,認為自己有道理,寸步不讓。二人爭論得要打起來,差點當堂吃了軍棍。
王斗也心下猶豫,確實,明軍中許多家丁,個人技藝出眾,很多人都是夜不收的優良人選,然他們很多又是兵油子,怕會帶壞自己營中將士。
此事暫且按下,營伍整編還是老辦法,新軍入營,成為新的乙等軍,大量有功的甲等軍戰士則調下任職,擔任甲長或隊官等,估計會調下好大批人。甲等軍的缺額,則由表現出眾的乙等軍戰士補上,成為新甲等軍一部分。
此外,李光衡的騎軍營,從各騎步軍中挑選善騎軍士,湊滿一營人馬。
溫達興的尖哨營,也挑選精銳戰士,連上這些年訓練的夜不收,湊上三總,六百人。
至于各營編制的夜不收,暫不設立,以后慢慢補齊。
王斗的護衛營也暫不擴編,還是六隊三百人,三隊魯密銃手,三隊刀盾手。
東路平靜,所以鐘調陽與韓朝原部下的甲等軍守城太可惜了,所以保安州,以后將由乙等軍守城。淶水之地,除留一總甲等軍外,余者四總,也由乙等軍擔任。以后守城軍士稱守營,由各營的乙等軍輪調。
鐘調陽、楊國棟、吳爭春、沈士奇、高尋、雷仙賓、黃玉金、陰宜進等部,也編入各營中。
新編營伍,又有一大批軍將提拔升職,王斗除定下各營主將,余者皆由參謀司與鎮撫司選拔進行,最后報由自己批準。
諸事定后,眾人心中歡喜,特別高史銀、溫方亮等人,實打實領一營兵三千多人。
此時的大明營伍,各總兵營下副將,參將,游擊多如牛毛,大多只能領一千多人,領二千人算非常不錯了,相比之下,自然心下喜悅,更別說還是天下第一強軍。
特別沈士奇出來得意洋洋。不久后升賞下來,自己一個守備職是免不了,只有楊國棟頗為沮喪。他忙于盧督臣之事,一直留在宜興。等自己回到東路,大將軍己經出征。
現在新軍千總吳爭春,高尋,沈士奇等人眼見就要升職,自己還是甲等軍千總。曾在督標營的他哪能甘心?他暗下決心,這次說不得也要隨軍出征了。
……
崇禎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的將軍府議事后,幕府全力運轉,從各屯堡征集兵員,東路的盔甲廠,軍服廠,被服廠也全面開工,引來了一陣陣熱潮。無數屯戶歡呼雀躍,自家子弟,終于要參軍了。
東路原各軍各將們。更心動無比,要求加入靖邊軍,隨同出戰的呼聲越來越高。這些將官們,他們沒資格見到繁忙的王斗,王斗麾下各將就是他們活動的對象。
保安衛城千戶充任把總官的莊誨祖原與趙瑄交好,就連日到趙瑄處拜訪,還有衛城守備徐祖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