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過王樸等人卻聽得莫名其妙,什么五道嶺,大興堡,聽都沒聽說過。
見有些將官不明,王斗請洪承疇掛出遼西地圖,這地圖比起王斗在崇禎帝那見到的地圖,差了一點,印象派了一點,不過城池,山嶺,河流等也標注清楚。
王樸等人一看,立時高呼:“妙啊,未攻下長嶺山,東青堡,大興堡,他們怎么敢攻杏山堡?而且嶺上火炮轟下去,山上山下的夾攻,定讓韃子們吃不了兜著走。”
“幾處離得不遠,要相互救援,也容易多。”
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叫道:“啊喲,這樣一來,確實塔山,高橋等處不用多少守護兵力。五道嶺,長嶺山,加上杏山堡,這樣前后防線確實足夠了。”
王斗道:“還不夠,還需要機動兵力,至少一萬的騎兵,來往策應,在奴賊攻打各處時,趁機尋其弱處攻打。”
他沉吟道:“或許一萬騎兵不足,還需再加些。當然,若奴未攻杏山,這一萬騎兵,便可作主力大軍之用。”
洪承疇沉吟,依王斗之見,這樣布置是最好了,他雖然不悅心中謀略未被全盤采用,不過也知道堅持下去,大軍有分裂的危險。
王斗、楊國柱、王樸、曹變蛟等人,各人麾下可說援軍中最強的一部,現在看來,他們又以王斗馬首是瞻。連那監軍張若麒,也與王斗眉來眼去的,若自己堅決否定,那王斗……
再想想本兵陳新甲,甚至連圣上也這樣想,看來只有妥協了,與其爭個四分五裂,不如退后一步。好在王斗還是尊重自己的,服從自己的權威,讓洪承疇心安不少,他微笑道:“有忠勇伯拾遺補缺,本督心安不少,就如此辦吧。”
他哈哈大笑,堂內也是一片笑聲,氣氛又和諧起來。
只有吳三桂輕咬下唇,自己還是不如王斗啊。
不過選誰駐守五道嶺,這也是個難題,白廣恩、唐通、馬科等人都是鼻觀口口觀心,顯然不愿意分兵留守。
剛才曹變蛟與王廷臣,都敏銳的察覺到王斗看自己一眼,心中明白王斗之意,想想王斗自己都留了一營兵在長嶺山,看日后形式,杏山等地有仗打啊,軍功想來不少。
二人互視一眼,了然與心,都自告奮勇,愿意留守五道嶺。
洪承疇大喜,二將各領兵一萬,內中皆有一營新軍,戰力出眾,余下也大部分是騎兵,這樣一來,那策應的一萬騎兵也有了。
當日議定軍務,大明各官將仔細商議,推敲諸事,大小事務議了一日,方才散去。
當日,還議定先鋒人選。
先鋒官遇水搭橋,偵測前方敵情,保證大部隊順利前進,最好戰力出眾,又熟悉當地情形,人選極為重要。
遼東總兵劉肇基自告奮勇,他想表現自己,挽救岌岌可危的總兵之位,他如此忠勇,洪承疇欣然應之。
不過想起當年賀人龍之事,洪承疇謹慎地令宣府總兵楊國柱策應,兩軍相距不到四十里。隨后中軍大部跟上,以山西總兵李輔明,寧遠總兵吳三桂斷后。
又讓遼東巡撫邱民仰轉運糧秣,監軍王承恩督之。
一切計議己定,三日后,也就是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,十數萬明軍在寧遠誓師,進發錦州!
:<a>https://m.cb62.bar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