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猜得到,就算自己領軍進攻,第一個反應,也是注視與逼向第一道矮墻,應對矮墻后士兵的攻擊。
卻想不到頭上還有兩道矮墻的士兵,正冷冷地看著自己,用他們那犀利的鳥銃從頭上瞄著自己,確實顧下不能顧上。顧上不能顧下,再不時扔個萬人敵或灰瓶彈下來,想想就讓人毛骨悚然啊。
眾人嘆服,單單眼前的布置。看來簡單,但仔細一想,頗有非凡之處。當中隨同各官將,有自認守寨防御出眾的,然心中防御之策,與眼前的防御體系一比。何止差了里許?
看來前日忠勇伯說得保守了,單單攻這三道矮墻,怕虜賊死兩萬人都攻不下。
大同總兵王樸,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張著嘴吸氣,東協總兵曹變蛟與前屯衛總兵王廷臣,則興奮的交頭接耳,決定回去后,五道嶺的自家防線,也照搬長嶺山布置。
洪承疇看著前方通道兩側沉吟,該處通道,有若一個張開的幽暗大嘴,左右不遠都有兩道凸墻拱衛。可以想象,若奴攻擊該通道,就要面對兩端火力的側面打擊,再配上火炮,這個通道,就是一處吞噬血肉之地。
而且凸墻前端尖銳,竟連馬面似的死角也沒有。放眼前方數道矮墻,皆凹凹凸凸,有若一個復雜的齒輪圖案,與大明城池傳統的四四面面防線,頗為不同。
眾官將皆對這種防務贊嘆,各人由通道進入內中,往右面走了數步,進入第二道矮墻,又往左面走了十數步,進入第三道矮墻之后,這是一處較為平緩的坡地,約有數十步之寬。
在這里,一些忙碌的軍士,正用石頭造砌許多整齊的小房子,作為士兵的屯兵及休息之處。
不過讓眾人不明白的是,各房的前方,頂上,堆著密密麻麻的土袋,還有眾多的簸箕與籮筐,同樣裝滿泥土,在空地上疊成一排一排的。
眾人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,王斗解釋說是為了防止紅夷大炮跳彈的。
眾人集體哦了一聲,很多人眼睛咕嚕嚕轉動,土袋與籮筐盛土,可以防止跳彈?忠勇伯又讓眾人長了見識啊。
眾人繼續行進,坡地后方,又是壕溝矮墻,與先前防線一樣。
連續三波后,快到山頂時,看到一個正在修建的炮臺,炮臺建在山石凸出處,視野開闊,從這里可以附視全山,料想在這里開炮,定可以有效對山腳,或是平川處的敵人壓制轟擊。
隨后眾人到了山頂,長嶺山山頂頗寬頗長,還有些起伏,由幾個小山嶺合成,所以稱為長嶺山。在這里,圍繞火路墩前后,眾多的靖邊軍輜重營戰士,正在忙碌地建造城寨。
眾人呼口氣,終于見到自己熟悉的城寨工事了……不過,似乎又有所不同。
靖邊軍山嶺的城寨,寨墻,寨門,居所,多在用大塊堅固山石修砌,寨墻好象也凹凹凸凸的,每隔一段距離,還在修建塔樓,料想必形成交叉火力多重打擊。
不過這個工程浩大,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工的,好在前方防線建成,后方的城寨,卻可以從容不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