遼東巡撫邱民仰對洪承疇輕聲道:“神機營軍心可用。”
洪承疇說道:“勛貴子弟,自有底薪。”
……
神機營的了望手,手持窺筒,也就是千里鏡,對清軍陣地眺望后,選定了幾處炮陣之地。
湯若望在崇禎七年,向崇禎皇帝獻貢望遠鏡后,當時政府就組織力量進行仿制。制造出來的望遠鏡,自然裝備軍中,神機營不用說。肯定是優先考慮的第一對象。
他們手持的窺筒,打制精美,外表為精銅,閃閃發亮。
神機營主要炮陣,布置在一塊突起的丘陵高地上,正面對著清軍的娘娘廟樓臺。
那里山勢平緩,將是攻山明軍的主攻地帶。
而且此處離那一里多,符應崇欺負清軍第一道防線的小炮,打不到自己,就算主嶺上的大炮。離這三里多……也難打。
不過以防萬一,安全措施還是需要到位。
參觀長嶺山防線后,符應崇頗有靈感,指揮民夫。在大炮前面,還有兩邊,疊了許多麻布土袋。還有土筐之類的東西,形成垛口護墻,用來防護紅夷大炮的炮彈跳彈。
此時中軍前軍大陣,便離該處不遠。洪承疇,監軍張若麒等人,還有王斗,楊國柱,李輔明,各人麾下大批將領,都好奇聚在丘陵上,觀看神機營炮兵們的布置。
看到符應崇設立的麻袋垛口護墻,王斗心中嘆道:“這是典型的活學活用啊,誰說古人不聰明?”
靖邊軍炮軍營大將趙瑄,則看著那些龐大的紅夷大炮,眼中充滿渴望與嫉妒,恨不得將這些火炮,全部搶到自己營中去。
不過他也看出了,這些火炮太過沉重,青銅炮還好,那些鐵炮極重,所以都用四輪炮架。發射需要在地上挖開一些坑洞,并且打樁固定,這樣火炮轉動自然非常困難。
不過調角還好,同樣使用螺旋鐵柄,當然,炮手在轉動搖柄時會辛苦一些。
技術迷趙瑄陷入沉思,東虜己有四輪磨盤炮架,解決了火炮轉向問題,那四輪磨盤炮架,是什么樣子呢?
沉思中,神機營那些沉重的火炮,己經拉到丘陵上布置好。該處高地,一字排開十五門神威大將軍炮,三十門大口徑臼炮,還有一些火炮布置在余處陣地。
至于火箭車等,打三百步或一里,此時發射,卻不是時候。神火飛鴉等大火箭,也要看風向,否則射不過兩里,小口徑臼炮同樣射程不到兩里,就暫時沒有布置。
聽符應崇的安排,這些火炮分為幾個批次發射,務使炮火源源不斷,幾百年傳承,神機營戰術還是成熟的。
這些火炮,每位都有好多個炮手,觀測手,裝填手,清膛手等一一具備。那些觀測手,盔甲華麗,一看就是勛貴子弟,因為言語舉止中,都有類似符應崇,陳九皋的味道。
紅夷炮傳到中國后,大明認為紅夷炮觀瞄之術乃軍國秘技,只讓可靠的勛貴子弟習用,所以京營炮手中,多勛貴子弟者。
炮陣一一布好,余者神機營戰士,則列陣炮陣周邊,作為護衛之用,他們手持魯密銃,身前布著戰車,威風凜凜。還有大群拉炮的牛群,馬群,則聚在丘陵后面,無聊地發著呆。
太陽慢慢升高,陽光照射下來,神機營的觀測手們,手持千里鏡,還有一種器械,緊張估算敵人的距離。
那種器械,就是矩度,明人稱之為方器,一種銅質的正方板,板的乙丙與丙丁兩邊,各均分成十二等分。然后從甲點向各分點作一聯機,名之為度,每度還可依矩度之大小再加細分。
除了諸多刻度,方器下方還吊一墜子,配合千里鏡使用,就可算出敵人距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