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山破地火雷炮就是臼炮在大明一種威武的稱呼,當然,也有人直接稱呼為臼炮的。
與紅夷大炮一樣,臼炮同樣使用四輪炮架,不過因為后座力往下,卻不需要打樁固定。
沉重的紅夷大炮需要打樁固定,是因為要在樁上與炮身連上駐退索,有繩索連引,這樣火炮就不會退得過遠,復位時也較為容易,弊端是基本只能前后打,難以左右轉動。
臼炮不需要打樁,但因為后座力往下,炮輪更需堅固耐用。
當然也可以將炮身取下,架在野地上,不過這樣費的工夫就大了,畢竟大口徑的臼炮同樣沉重之極。
臼炮可射實心彈,也可發射“開花彈”,王斗很關注這個時候的開花彈,也想知道明朝時期“開花彈”效果怎么樣。因為后世都是使用開花彈,彈丸爆炸后產生的破片與沖擊波,可是殺傷敵人的利器。
與王斗一樣,洪承疇等人同樣關注,在大明朝,開花彈可比實心彈神秘得多了,基本上沒有幾個炮營在使用。
在王斗等人關注下,神機營的炮手定好了臼炮射程距離,調好炮度,這與紅夷大炮基本兩樣,不過臼炮的仰角更高。隨后彈藥手取出一種發射藥包,放入炮膛,接下來的過程,便與紅夷大炮有許多不同了。
因為加入發射藥包后,還需填入一些泥土,差不多一、二寸厚,然后才是放入開花炮彈。
而且這炮彈……
需要一種引信,對應炮彈的飛行時間,然后到規定的地點爆炸,這很考究軍工廠的引信科技。
此時大明朝的開花彈,使用引爆的引信是一種中空的蘆管,內置藥捻,裝填前根據目標距離裁剪相應長度。這就造成一個問題,根據炮彈質量的不同,引信質量的不同。炮彈容易提前,或延后爆炸。
而且,在王斗目光中,神機營炮手在放入開花炮彈后。又隔了一層濕土,最后還用臘封住炮口,只有炮彈引信露在外面。
王斗猜測,這是防止發射藥產生的火焰與動力,導致炮彈在膛內或提前爆炸。畢竟不比實心鐵球,開花炮外面,只是薄薄的一層鐵皮。
王斗沉思,看來這個時候的開花彈確不成熟,操作麻煩而且危險,炮彈的加工更費時費料。怪不得開花彈不普及,各地炮營普遍使用實心炮彈。
趙瑄也在沉思,藥捻是關鍵。
眾人矚目中,神機營第一波穿山破地火雷炮準備完畢,打的是毒彈。內有狼毒,瀝青,砒霜等物,爆炸時產生毒煙。毒彈技術,在明軍中頗為成熟,很多火箭,射的也是毒箭。
發射臼炮彈,炮營就沒有使用天鵝聲齊射,神機營前營副將符應崇深吸一口氣,對炮營主官喝道:“發射!”
那主將對炮手們大吼一聲:“毒煙彈。發射!”
立時從左到右,每門臼炮有兩個炮手緊張上前,一人先點燃炮口處的毒煙彈引信,另一人迅速點燃火門上的藥捻。
嘶嘶嘶!
所有人都看著每炮冒著火花的兩處引線。特別神機營的炮手們,更擔憂毒煙彈的引信提前燒完。
嗵,嗵,嗵,嗵,嗵!
沉悶的響聲中。終于,各門大口徑臼炮的炮口,噴出了大股大股的濃煙與火光。各炮炮身幾乎沒什么震動,一顆顆毒煙彈,就飛出了炮身,往清軍陣地極速奔去。
明軍大陣中,所有的人,都看著空中的炮彈飛行,轟轟幾聲響,空中冒出幾團巨大的火光。幾顆炮彈,在空中提前爆炸了,那幾處的天空中,幾團詭異的青煙彌漫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