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些器械掩護下,就可以從容不迫的挖墻填壕了。便是佛郎機射中轒辒車與尖頭轤,除了射穿一些洞口,也無法對整架器械,遭成多大危害,弓箭鳥銃,更不用說。
當然,若是紅夷重炮射中,那情形自然不同,可惜清軍的紅夷大炮,己經讓斜面坡地掩蓋了。
工業與器械的威力,使原本看起來極難的攻山之事,變得輕而易舉起來。
在寨墻上清軍恐懼的目光中,山腳下的明軍,一一布置完畢。
整個陣地,突然安靜下來,不論明清雙方,只余彼此粗重的喘息聲。
此時己經是巳時中刻,太陽高升,氣溫越發灼熱起來。
忽然一聲凄厲的天鵝聲,從前營中軍位置響起,立時火炮鳴響,數百門佛郎機炮,不斷向前方噴射大股猛烈的火光與硝煙。
雖然佛郎機炮,威力不如紅夷大炮,這些火炮,打的彈子也不大,但幾百門火炮的轟擊,豈是非同小可?
就聽震耳欲聾的炮響聲連綿不斷,幾百門火炮要一輪發完,數數都要好久,而明軍的火炮,發炮向來又是從左到右輪流點火。一時間,炮響聲音不絕,炮彈呼嘯聲音不斷。
霹靂聲響中,密密麻麻從幾兩到二斤不等的炮子,不斷呼嘯砸向前方的寨墻。無數的碎石塵土激起,整個清軍的寨墻,似乎都在搖晃抖動。
如此大的聲勢,看得后面的劉永忠等人都是心顫不己,火炮啊火炮,大明的利器。
終明一朝,大明造的佛郎機過萬,曾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,現在慢慢讓步于紅夷大炮。不過在近距離的戰斗中,佛郎機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此時寨墻后的清軍,比起先前神機營紅夷大炮的轟擊,顯得更為驚慌混亂。因為明軍佛郎機炮太多了,而且近距離的發射中,威力同樣不可小視。
一發二斤重的炮子轟不塌寨墻,但十發,二十發,五十發呢?
而且佛朗機的優勝之處,就是散熱性極好,可以一口氣打個十幾發再停下散熱。
而且由于使用子銃,發射速度非常快,一個炮手如果訓練嫻熟,前三炮射擊總費時不會超過二十秒。也就是說,打出一炮只需七、八息的時間,紅夷大炮,是遠遠不如的。
這些車營的炮手,雖然大多達不到如此的嫻熟要求,但十幾秒打一炮,還是可以的。
而且這些車營炮手,個個憋出鳥來,此時很多人竟然超常發揮。
他們多為四人一組的炮手。佛郎機炮射過之后,一人拉出鐵閃,一人提出子銃,另一人又填入新的子銃。最開始一人又插入鐵閃,最后一人點炮,使得炮聲真是連綿不絕。
幾百門炮連綿不絕,山嶺下就有若霹靂般響個不停,沒完沒了的炮子。使得寨墻后的清軍狼狽不堪。
炮彈呼嘯,不斷激射在寨墻上,轟隆隆聲不絕,碎石橫飛。土墻還好,石墻被擊中,就是一場災難,這讓防線的清軍深恨,當時打造壕墻時,為什么要用石墻呢?
劇烈的轟鳴聲,震動力。使得人五臟六腑都要破裂似的,很多人的耳膜更是震得生生發疼。而且炮彈帶起陣陣石雨,若被碎片擊中,不亞于中了銃彈。
一片慘叫慌亂之后,寨墻上很快就不敢站人了,除了有限的幾個了望手,余者清兵,都離寨墻遠遠的,很多人還緊緊趴在地上,防止碎石激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