場中各人,只有馬科垂頭喪氣,功勞沒撈到,還損兵折將。
洪承疇更認為其貪功,指揮不周詳,擬降他三級,戴罪立功,仍任山海關總兵,將與捷報一起飛奏,報由圣上批準。
還有密云總兵唐通,同樣被降一級。
不過二人也聽出了洪承疇言語外的袒護之意。二人雖降罪,不過實職仍在,大明這個年頭,實職與兵馬才是最重要的,余者虛職,都督僉事,都督同知什么的,各人己經不怎么在意。
而且二人還聽到消息,洪督擬將薊鎮軍正兵營一部,調到他們營中,為他們補足損失的兵馬。
靖邊軍收攏薊鎮潰兵后,很快移交到洪承疇的中軍大陣中,兵器馬匹也一并交還。
這些兵痞亂軍,王斗并沒有吞并的興趣,他們兵器糟糕,馬匹瘦弱不堪,按戚繼光說的,就是:“差使贏瘦,臨時只馱送盔甲與軍之本身也不能,若與他馬對沖,萬無此理。”
靖邊軍武器精良,馬匹喂息膘壯,王斗自然對他們的騾馬兵器看不上眼,大度地全部交還了,倒贏得不貪婪,善待友軍的美名。
不過王斗看不眼,不等于別人看不上眼,多少雙目光炯炯,就是盯著薊鎮的剩余兵馬,就連楊國柱都頗為心動。
此戰薊鎮軍大敗,總兵白廣恩戰死,也就罷了,朝廷肯定要追封,不過此敗源于各車營先期潰敗,最后連累到白廣恩的正兵營,相關薊鎮官將,自然要一一治罪。
而且此時有王斗在,此人對亂軍最為痛恨,若薊鎮軍余部敢騷亂,就是雷霆鎮壓的結果。而且因為轄內官將無能,連累到總兵身死,此時云集在遼東的各總兵都有兔死狐悲之感,都主張嚴懲。
所以洪承疇與王承恩毫不留情,將薊鎮各官將一一定罪,待上報朝廷后,很快各人就是錦衣衛逮捕入京的結果。
不過大明有個特點,處置犯事官將,優先處置文官,隨后武將,低級軍官與眾小兵一般不處理。
這些薊鎮剩余的兵馬也有萬余人,暫時由薊遼總督洪承疇代管。各方虎視眈眈下,可能新的薊鎮總兵還沒上任,東一口,西一口,最后能剩多少人很難說。
馬科與唐通,自然也是對這些薊鎮兵垂涎三尺的對象,沒有實質的處理,加之又有兵馬補充,所以二人在洪承疇嚴詞切責時,二人都是面色恭敬,唐通更是一副俯首帖耳的樣子。
馬科還心下慶幸,漢軍旗那些二韃子,在他們奪炮后,很快就拔陣而走,否則在他們炮轟下,己方不知道還要損失多少兵馬。
他己經打定主意,以后再不與漢軍旗那些韃子銃炮對陣了,只是真韃子騎射犀利,與他們對陣,又有那么好打嗎?
馬科心下茫然,感覺前景灰暗。
:<a>https://m.cb62.bar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