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且說實在,就算王斗乖乖聽令,率靖邊軍前往薊鎮,崇禎帝也不放心。
好歹宣府鎮到京師,還有居庸關與八達嶺屏障。而薊鎮到達京師,千里平川,沒有絲毫阻攔,萬一王斗有什么想法,從薊鎮過來,取京師有如探囊取物。
張四知初時還心中暗喜,可能迎合了皇帝的心意,為自己的廟算自得,只是一看崇禎帝的臉色,立時心中一突:“難道自己猜錯了?”
再看陳新甲冷笑,李日宣與李待問面無表情,不發一言,更是面色一白,心下暗恨,好個李日宣,好個李待問,前兩日,還與自己在這個問題上達成默契,轉眼間就背后一刀,真是虛偽之輩,恨啊。
同時心中忽然有心灰意懶的感覺,未任內閣首輔人人稱頌,坐上這個大位后,明刀暗槍,就層出不窮,家鄉父老,還罵自己是“大閨女生的”,他再是戀棧權位,也產生了引咎歸去的念頭。
崇禎帝收回在張四知身上的目光,淡淡道:“薊鎮總兵之職,待錦州之戰后再議。今查鎮朔將軍,宣鎮總兵楊國柱,老成歷練,辦事實心,著令薊鎮兵馬,由楊國柱代為統管,節制戰后,再當決意。”
陳新甲,李日宣,李待問三人同聲道:“皇上圣明。”
同時各人心中一動:“薊鎮兵由楊國柱代為統管?皇上的意思是……”
張四知也出言歌頌,只是他心神不定,不免慢了一拍,心下更是惶恐。
崇禎帝心下嘆息:“張卿,畢竟年事己高。”
……
談完薊鎮之事,前線將士如何功賞是個問題,特別此戰又是王斗立下大功,按他的功勞,都可以封侯了,或者加封為大將軍。特別這仗才開始打,王斗就立下如此大功,等仗打完怎么說?
不過說實在,就算陳新甲現在與王斗結成同盟,若加王斗為大將軍,他肯定也是堅決反對的。
明朝的大將軍之位極重,不經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同意便可征調大軍,還可統兵數十萬,權重可殺三品命官,內閣大臣見了大將軍都要下跪,有若事實上的大都督。
靖難時李景隆掛征虜大將軍印平燕時,建文帝曾親自為其推車,可見大將軍之位的顯赫。
封王斗為大將軍,讓自己見了他就叩頭?還是王斗以后不經自己同意就調兵遣將?打死陳新甲也不同意。
對內閣各員來說,封賞王斗爵位還好說,反正只是虛位,只是現在大戰剛開始,若王斗封侯后,再殺幾個清國的王公貴族,難道還要封公封王不成?
所以功勞如何擬定,不說內閣各員頭痛,崇禎帝也是頭痛。
:<a>https://m.cb62.bar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