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時時分,三鎮將領安排,排兵布陣,終于完成,浩浩蕩蕩的人馬,分為三路,往西石門,中石門,還有河谷地涌去。
王斗放下千里鏡,眉頭微皺,從卯時大軍出營,一直到辰時才發起進攻,這些只依靠少量家丁的老式軍隊,效率太慢了,若是靖邊軍,便是楊國柱的軍隊,也早早與韃虜交上火了。
不過看看身旁的洪承疇,邱民仰等人,顯然對馬科,吳三桂等人還是滿意的。這樣的作戰速度,多年來,他們都己經習以為常,而且三鎮的軍隊,看起來士氣如虹,潮水般的涌去,聲勢不小。
“明軍總算攻山了!”
乳峰山城的皇太極等人松了口氣,一切的謀劃,終于落下了帷幕,戰事不可逆進行,就看最后的結果了。
豪格更是罵罵咧咧道:“拖拖拉拉,要不是有靖邊軍,這樣的軍隊,我大清鐵騎,只需萬余,甚至幾千人,就可以擊潰他們!”
不過話是這樣說,看著山下無邊無際的明軍,往東看去,就見一片紅色盔甲的向北涌動,他仍然面色鄭重。
明顯看得出來,明軍使用人海戰術,若干營為一波,他們的攻勢肯定一波緊接一波,石門山守軍不多,就算有寨墻壕溝,顯然也難以堅持很久。
其實代善等人,曾有建議,在乳峰山上部署精騎二萬,埋伏環列待戰。待明軍自西石門攻入,進入兩山間的洼地時,伏兵四出,定然可以給攻山的明軍,造成慘烈的殺傷。
不過這個建議,給皇太極否決了,如此雖能殺傷不少明軍,不過與總體戰略相違。
若明軍在石門山傷亡慘重,誰知道會不會退縮回去,不再理會錦州城存亡,兩軍長久相持,是皇太極不愿意看到的。
明國雖然天災人禍,糧草供應緊張,顯然的,還是比清國優勝得多。最近情報勘測,那王斗還搞出什么魚干,大大緩解糧草壓力,皇太極雖想效仿,不過清國境內漁民缺乏,想要捕撈魚干,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所以在小捷與大勝兩間,皇太極選擇了后者。
……
明軍浩瀚的人馬逼近山嶺,石門山的清軍嚴陣以待,高層間的戰略,不是彼此雙方普通軍士能了解的。對明軍來說,攻下石門山,大功一件,對守山的清軍來說,同樣如此。
山嶺一座火路墩之上,滿洲正白旗,巴牙喇纛章京阿濟格尼堪,冷冷地看著山下逼近的明軍,前些日武英郡王阿濟格的戰死,對他打擊極大。而護衛不力,阿濟格尼堪,也受到了皇太極的懲罰。
一等參將的實職被剝奪了,雖然署巴牙喇纛章京的頭銜不變,不過對年不到三十,正春風得意,被皇太極譽為少年能殺敵的他來說,這是難以忍受的恥辱。
而且他隱隱知道石門山的戰略,便是守得再好,最后也是撤退的命運,這讓他心下更是沮喪。
不過他旁邊一個朝鮮軍參將金浩楠,卻不能了解高層的戰略,見明軍勢大,漫山遍野而來,不由臉色蒼白,哆嗦道:“這么多明軍,我軍守得過來嗎?阿濟格纛章京,可否派出人馬,向大汗他們求援?”
阿濟格尼堪正在心頭憤憤,聞言一腔火氣都向這個金浩楠發泄,他劈頭蓋臉的皮鞭抽去,一邊抽一邊罵:“讓你守山就守山,你個高麗奴,啰嗦什么?”
那金浩楠措手不及下,被打得連聲慘叫,抱著頭只在火路墩上逃竄。同時心下委曲不己,自己好心好意的詢問,結果得到的這個待遇,真是冤枉。
火路墩上,還有一些正白旗的官將,以及一些朝鮮國的將官。看到阿濟格尼堪猛抽那金浩楠,各滿洲官將只是竊笑,而朝鮮國的將官們,則臉上露出恥辱的神情。
堂堂己方一個參將,如奴才一樣被鞭打,這些該死的胡狗,真是人面獸心,喜怒無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