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過聽了王斗的分析,他們也知道王斗的決定才是最現實的。
東奴難以承受重大傷亡退走,才是最好結果,到時明軍只需占據大凌河堡或是義州,便是空城也無妨,就可以對上下交待,己方兵馬也不會折損很多。
王樸贊道:“忠勇伯不驕不躁,從實地出發,真乃帥才也!”
他大聲道:“請忠勇伯繼續授于方略,安排戰事。”
王斗點頭道:“好!”
他指著白廟堡那個地方:“眼下不能得知,白廟堡之奴,是包抄斷我糧道,又或是列陣伊家嶺左翼,左右夾擊我北岸主力……”
他低喝道:“曹將軍,王將軍,劉總鎮!”
立時曹變蛟、王廷臣、劉肇基出列,皆是抱拳喝道:“末將在!”
王斗神情嚴厲:“爾等勤派哨騎,密切注意白廟堡之奴,若大軍決戰,他們列陣伊家嶺左翼參戰,你等立時精銳騎步盡出,北渡女兒河,從他們的后翼夾攻牽制!”
王斗還道:“若白廟堡之奴非夾擊我主力王師,而是包抄斷糧,你等便謹守城池防線,務必同氣連聲,相互應援,不得坐守觀望!”
三位大明新老大將,神情認真嚴肅,并不因王斗對他們呼喝指令有所不滿,皆是高聲領命!
還有筆架山的協守總兵孟道,王斗同樣吩咐安排。
他雖然只有數千人馬,不過筆架山山嶺險峻,通行不易,前方的灘涂海岸,也挖掘了密密壕溝,加上五道嶺,長嶺山,杏山等處防線,筆架山當可穩如泰山!
王斗又看向寧遠總兵吳三桂、山海關總兵馬科、密云總兵唐通,喝道:“吳將軍,馬將軍,唐將軍!”
三人喝應一聲,皆神情復雜出列,往日王斗還與他們平起平坐,便是爵位高貴,也是虛榮,此時職拜援剿大總統,卻命令到他們頭上來了。
不過吳三桂神情沉穩,錦州之戰,將往日這個豪門子弟也鍛煉出來了,而且看得出來,此時的吳三桂,對大明忠心耿耿,雖對王斗嫉妒,不過對他的喝令吩咐卻沒有異議。
唐通的臉上,甚至帶些巴結的神情,只有馬科面無表情,一言不發。
看著三人,王斗說道:“錦州之奴雖少,爾等也不可怠慢!吳將軍,議后你立時遣信使前往城內,告知祖大帥我師決戰之事,祖帥飽經軍伍,你等在城外與奴大戰,定然加以響應,以敗奴賊!”
三人高聲領命,馬科目光閃動,忽然說道:“忠勇伯,為國奮戰,我等義不容辭,只是這糧草……”
他臉上現出阿諛之色,顯得有些怪異:“話說皇帝還不差餓兵,大軍決戰,將士也需吃飽喝足才是,請忠勇伯體恤一二。”
唐通也連忙道:“對對,馬帥所言甚是,自到遼東后,我密云軍的糧草,這糧草,嘿嘿,就有些不足……”
按大明作戰軍律,客兵行糧,還有糧餉供應,由各地官府,還有戰地供給。當然只是支借,戰后大部需要歸還,這里面,有非常復雜的換算關系。
還有,很多邊鎮,總兵大帥,并管不到鎮內各副,參,游擊將軍的糧餉支應,只是戰時有節制權罷了,如王斗這樣的靖邊軍情況,是大明僅有的,這也是朝廷對王斗無可奈何的地方之一。
如此多的兵馬匯集遼東,所以各營糧草供應形勢,極為繁雜,以人馬多寡,軍力強弱,親疏關系支應糧餉,每天都會產生不計其數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