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一個國家的治理,是離不開文人的,所以,繼續重用漢臣,也成為多爾袞的后續政策之一。
對漢八旗,遼東之戰后,私下里,各滿蒙旗主也不得不承認,靖邊軍最大的傷亡,就是那些漢軍造成的,他們是非常龐大優質的炮灰,所以,重組漢軍八旗,也提上了多爾袞的議程。
只是,重建漢八旗容易,再次打造鳥銃與火炮,鐵料何來?
很快的,在多爾袞宣詔下,弘文院大學士寧完我匆匆而來。
年在五十多,形象干瘦,兩撇鼠須,雙目陰沉的寧完我,曾是皇太極智囊團的核心人物。
皇太極建弘文院后,他成為弘文院總裁,與高鴻中,鮑承先、范文程等人一起,譯纂洪武寶訓,大明會典諸大明典籍,完善制度,對清國的國家化,起了重要作用。
清兵大敗,漢八旗毀滅,皇太極身死,寧完我等一干漢臣,曾經內心惶恐,不過多爾袞在表明,自己繼續重用漢臣之策后,寧完我等人,皆是感激涕零,竭盡全力,為順治帝出謀獻策。
寧完我急速趕來,咚咚咚的恭敬叩頭,在多爾袞賞了他一個小凳后,他半邊屁股小心翼翼挨著。
又聽了多爾袞如何讓大清安穩的休養生息,讓大明不動干戈的詢問后,他沉思良久,果斷道:“回皇上,唯有議和一途!”
“議和?”
多爾袞沉吟。
對議和,多爾袞并沒有心理障礙,塞外諸胡,弱時裝孫子,強時作虎狼,幾千年來,都是如此,也就是魏征說的:“此輩強必寇盜,弱則卑伏,禽獸也。”
眼下清國形式,議和是必要的,關鍵一點,大明會答應嗎?
對外,他們可是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,素來強硬的。
寧完我充滿信心道:“微臣所見,明國定會同意。”
他分析道:“錦州大戰結束,我大清雖有所挫,然南朝也好不到哪去,各兵損失慘重不說,內又有天災、瘟疫,更流民層出不窮。情報所聞,明國河南諸地,又再次流寇大興,他們更殺死了藩王。南朝皇帝急欲撲滅流賊,定然無暇北顧,只需我言辭卑切,就算不能明面議和,至少,他們也會默許,雙方不動刀兵。”
“趁機良機,我大清則可休養生息,靜待時機!”
多爾袞放下心來,只需議和成功,言辭卑切算什么?
他心想:“這些漢人,果然彎彎繞繞就是多,不過他們了解大明內情,卻是大清良助。”
他起身踱步,隨后冷笑:“不單如此,大明內亂,亂得好!”
他說道:“彼流寇內訌,土賊蜂起,或百萬,或三四十萬,攻城掠地,莫可止遏,我大清,應該不斷添火,讓其內亂不止,以取我漁翁之利……”
他雖沒說怎么添火,寧完我還是連忙道:“皇上圣明。”
心中有一些寒意,比起太宗文皇帝,眼前這位,少了幾分大略,卻多了幾絲陰毒,更加喜好陰謀詭計,不過卻很有效。
他巴結道:“微臣以為,明有必亡之兆,明之將卒,豈但不能敵我,反自行剽掠,自殘人民,行賂朝臣,詐為己功。朝臣則專尚奸讒,蔽主耳目,私納賄賂,罰及無罪,賞及無功,以此觀之,明之必亡,天命在我。”
多爾袞滿意點頭,坐回龍椅,道:“說說吧,怎么對付王斗?”
他有些頭痛,有王斗在,大清就不得入關搶劫,彌補損失,壯大自己,如何才能搬開王斗這座大山呢?
寧完我眼中閃過一絲陰冷,說道:“臣請行反間之計!”
多爾袞沉吟:“反間之計?”(。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,歡迎您來起點()投推薦票、月票,您的支持,就是我最大的動力。)
:<a>https://m.cb62.bar</a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