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訊而來,衣衫襤褸的三軍將士,無不落淚。
……
宣府鎮城,總兵府邸。
“張都指揮使,你能稟公于心,將都司內的戶冊田畝交來。本侯甚為欣慰。”
看著眼前的張國威,王斗淡淡說道。
萬全都司衙門,離總兵府邸不遠,就在牌樓西街上,也是一個非常顯赫的衙門,旗桿、影壁、石獅子都與帥府大體相當,只是裝飾與場面略顯遜色一些。
雖說現在,都司內各都指揮使,成了總兵的下屬,各級軍官,也多充任副總兵、參將,游擊將軍等,但是都司管理衛所,負責屯田、練兵,巡捕、軍器、備御什么,名下土地、人口、賦稅都在管,其實權力還是很大的。
對很多衛所官來說,管理衛所,要交糧納稅,在眼下的大明,可謂吃力不討好,不過,屯田與文冊,卻是王斗需要的。
“下官愿為侯爺效勞。”
張國威半邊屁股坐在椅上,姿態放得很低。
王斗點點頭,當年自己在東路大開殺戒,連張國威的族叔都被自己殺了,沒想到張國威還能放下仇恨,倒是個人物。
他說道:“好,識時務者為俊杰,你誠心跟我,本侯定然不會虧待于你。”
張國威拱手:“下官唯侯爺馬首是瞻。”
張國威告辭出去,王斗翻看文冊,良久,嘆了口氣:“多年軍戶逃亡,眼下丁口已是不足,需要招集流民。”
民政司大使張貴,也是仔細翻看文冊,同樣嘆了口氣:“太祖爺在時,宣府就有兵額十二萬六千余,設衛十九,守御千戶所七,光光鎮城,就有兵員五萬余,然現在,不計東路在內,全鎮存籍官軍不到九萬,操備官軍更少。”
王斗說道:“除卻逃亡之軍戶,很多丁口是被隱匿了。”
明初宣府鎮就有兵十二萬余,因實行衛所制,每個兵員后面,代表是一個家庭,所以當時整個宣府,便有十多萬戶人,這一代代繁衍下來,人口卻不增反少。
除了逃亡,當然很大部分,是被各級軍官,豪強等隱匿了,成了他們家的佃農。
各類侵占,田地兼并等情況,鎮城與東路大同小異,只不過放大版,情況更復雜罷了。
王斗沉吟:“還是如東路,民政司相關規劃,設立屯堡,屯民可從東路招集富余人口,又或從當地軍戶招募,再則就是吸取流民,特別從大同鎮,山西鎮等處吸納。”
王斗記得,整個山西,在洪武二十六年時,就編戶有五十九萬戶,口四百多萬。
雖說到了萬歷年,仍然是五十九萬戶,口五百多萬,不過如方才所說,只是被各類隱匿了,或是戶冊統計不到位,幾百年下來,人口不翻個幾倍是不可能的。
山西一向人多地少,吸引流民,大有可為。
此外,幕府還有一系列規劃,大計劃,從軍,民,工商,監察等,會全面在宣府鎮推行。
……
幕府民部幾位官員出去。迎面一陣寒風吹來,頗有寒意,也吹得對面過來的宣府巡撫朱之馮,他的胡子零零亂亂的。
“見過朱巡撫。”
張貴幾人施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