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到成毅的電話,又聽到有好處可以拿,他們把胸膛拍的啪啪作響。
電話一落下,他們就組織編輯開始進攻上京日報。
這就是文人間的戰斗,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。
這種戰爭,是最可怕的。
可怕到沒有一個有關部門敢吱聲。
地位越高的領導越怕這幫玩弄筆桿子的,所以只要是文化圈子里的事,哪怕是滿嘴放炮,也從來沒有部門站出來批評。
文人放炮,就如同俗人扔屎。
這時候誰要是站出來,誰就會沾上一身屎。
運氣好點的,花個三五的時間就能洗掉身上的味。
運氣壞的……那就是下一個被塑造的陳世美,千百年都洗不掉那身味。
文人的特點,小心眼和記仇,得罪了他們,他們甚至愿意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寫一本書,將他們的仇人寫成主角,然后悄悄存起來,等千百年后再被后人挖掘出來,然后將他的仇人釘死在恥辱柱上。
所以,上京日報和校內網科技的爭斗一開局就進入了白熱化,所有的政府部門都保持了緘默。
雙方都有紙媒和互聯網媒體的支持,上京日報這邊有網藝、企鵝以及數百家紙媒,校內網這邊有鑫浪、搜弧、今日頭條、校內網以及由‘三十六洞洞主和七十二島島主’主導的小作坊報社。
起初雙方還文縐縐的互相指責,漸漸地,可能覺得咬文嚼字太費腦子,嚴重影響稿子的產出速度,所以雙方對吵了十幾天之后,就一個個赤膀上陣了,直娘賊的確是沒有草泥馬有勁兒。
特別是‘三十六洞洞主和七十二島島主’主導的小作坊報社,那下料更是又狠又猛,他們糅合了經典國粹,將這件事推上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。
隨著文斗進入白熱化,上京日報高層突然發現自己報紙的銷量翻了將近三倍,報紙甚至到了一報難求的地步,很多外地來的報紙販子就在他們報社印刷廠門口等著。
更甚者,外省還出現了他們上京日報的盜版……
盜版報紙的誕生,讓這些上京日報高層有些欣喜若狂了。
他們原先28萬的銷量,硬生生被抬到了51萬,而且是有多少賣多少,經常出現報紙剛運出印刷廠的大門就被外地客商一搶而空的情況。
吃瓜群眾太多,報紙不夠用了。
不過上京日報高層也沒有被喜悅沖昏頭腦,他們很清楚,報紙的銷量和這次的傳統媒體與互聯網媒體對抗事件有關系,等到這次沖突結束,他們的報紙銷量還會恢復正常的。
所以,他們內部達成了對校內網科技進行緩打慢抽的策略。
他們的共識,和成毅不謀而合。
這就出現了一個很怪的情況,雙方真的是打惱了不假,但雙方又非常克制。
既像演的,又不像是演的。
這些微妙的變化,普通人是看不出來的,他們只是沉浸在了吃瓜的喜悅中,反倒是不少媒體人看出了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