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特爾沒有學趙小五,直接就去壓公馬。
他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,可不敢直接就壓公馬。
千挑萬選的在馬群里挑了半天,最終選了一匹小母馬來壓。
那是一匹黃驃小母馬,歲數要比趙小五壓的公馬小一些。
應該是兩歲左右,已經能供巴特爾的體重騎乘了。
這匹黃驃小母馬,相對于趙小五壓的公馬來說,不管是野性還是脾氣都要小很多。
得益于這一周中,他們和馬群一直朝夕相處,黃驃小母馬對巴特爾并不太抗拒。
巴特爾學著馬倌兒的樣子,每天都要壓兩次小母馬,也就是騎兩次小母馬。
盡管它的脾氣已經小多了,但有幾次巴特爾還是遇到了危險。
要不是趙小五看的緊,巴特爾沒準就被馬踩死了。
馴馬并不是那么簡單的,每天都要騎一它,讓馬習慣被人騎在背上的感覺。
壓生個子這種事是非常危險的,也就馬倌兒經常干這個差事。
馬倌兒是草原上最不缺馬的人,每個馬倌兒都有三匹到六匹的騎乘馬名額。
普通的羊倌兒和牛倌兒,基本上也就一匹騎乘馬或者是兩匹騎乘馬的名額。
每年春天的時候,草原上的馬倌兒都會壓上幾匹生個子。
挑生個子的時候,就挑三歲左右的馬。
這個歲數的蒙古馬,發育基本完全了,可以承受成年人的體重。
壓生個子的時候,要量力而行,有多大本事壓多厲害的馬。
沒那金剛鉆,就別攬那瓷器活兒,否則真的是害人害己。
好馬都有脾氣,想要壓好馬,還得有本事。
因為每個馬倌兒的騎乘馬名額有限,在壓好生個子之后,馬倌兒會將壓好的生個子跟自己的騎乘馬對比。
如果剛壓的生個子里邊,有比自己騎乘馬強的,他就會用剛壓好的生個子換了自己的騎乘馬。
被換掉的騎乘馬,要再次放到馬群里,誰也不允許私自留著。
馬倌兒就是靠這個,讓自己的騎乘馬越來越好。
當然了,不管多好的馬,都是集體的,而不是個人的。
但那些被他們壓好的生個子,會用他們的名字命名。
就比如說巴特爾壓的這匹黃膘小母馬,壓好了之后會被叫做巴特爾黃。
馴馬者的名字,加上這匹馬的顏色,就是這匹馬的新名字。
趙小五家的第一匹公馬,是一匹渾身亮紅色的馬。
按照草原上的命名方式來叫的話,應該被叫做趙小五紅,或者是小五紅。
趙小五和巴特爾他們兩個壓生個子,純粹就是玩。
這里又不是額倫草原,馬群中的馬他們也不可能私自帶走。
不是不能,是兩人都不會這么干。
巴特爾跟在趙小五的身邊,連性格都變了。
趙小五剛來的時候,巴特爾還是一個害羞的草原小伙。
現在也慢慢的變得彪悍了,打狼、壓馬全不在話下。
等草原上再次舉辦那達慕的時候,趙小五覺得巴特爾肯定會表現非常出色的。
說起那達慕大會來,那可是草原上的盛事。
來源悠久,可追溯到成吉思汗時期。
在那達慕大會上,主要舉辦騎馬,射箭,摔跤,還有各種民族慶典活動。
摔跤不敢說怎么樣,巴特爾的體型還不是很壯。
但騎馬和射箭這兩方面來說,巴特爾是不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