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此惡行,數十年,早已經是惹得天怒人怨!”
“大明乃是禮儀之邦,圣人常曰兵者不祥,朕時刻謹記,從未主動興兵!”
“可是,北狄如此猖狂,欺凌大明百姓,朕若是再視而不見,那就不是兵者不祥,而是軟弱,懦弱,愧為一國之君!”
“因此,朕決心北伐,上順應天意,下順應臣民,此為吊民伐罪,興的是王者之師,仁義之師!”
“怎么到了你們紅夷嘴中卻成了無緣無故了?”
“你們是何居心?”
崇禎的聲音鏗鏘有力,中氣十足,端坐在龍椅之上,盡顯威儀!
爾曼達和莫里斯兩人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反駁,從這一條上,他們似乎找不出大明的問題來。
可是,爾曼達依舊不愿意放棄,道:“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,就算是如此,你們大明屠戮大清十萬軍民,此為事實!”
“毀壞大清最大的牧場,讓大清國境內,無數牧民餓死在寒冬當中!”
“大明皇帝陛下,先前您所言,不是說大明乃是禮儀之邦,天國上朝嗎?”
“您說您的軍隊不是仁義之師,王者之師嗎?”
“難道您就對大清那些普通的百姓們,在如此寒冷的冬季,餓死凍死,視而不見嗎?”
“那么何來仁義,何來王者之氣?”
崇禎面不改色,道:“那你以為,該如何才能夠彰顯出大明的仁義與王者氣度?”
“向大清賠償戰爭損失一萬萬兩白銀與糧食,讓大清的百姓渡過這個寒冬!”
爾曼達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。
此言一出,太和門前所有文武百官都被爾曼達這一番話給氣到了。
“豈有此理!”
“自古以來都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,哪里有王者之師向有罪之人賠償的道理!”
“哈哈,大明打贏了,還要賠償大清,如此道理,真是聞所未聞啊!”
“你們這些紅夷莫不是來胡攪蠻纏的!”
“……”
不少大臣都被這一番道理給氣笑了。
現在是大明打贏了,這也是大明自薩爾滸一戰之后,第一次出關打贏了韃子!
在以往的交戰當中,韃子多次掠奪,整個京畿不知道被韃子掠奪了多少回,可以說是京畿家家戶戶掛白綾,都不為過!
韃子屠戮大明百姓的時候,韃子可曾賠償過大明?
大明百姓路有餓死骨的時候,韃子可有仁義?
他們非但沒有仁義,反而更加頻繁掠奪,從大明百姓手中將救命的糧食都給搶走了!
無數的百姓在寒冷的冬天里,哀嚎一片。
朱慈烺都感覺有些不可思議,這是個什么邏輯?
他只聽說過打輸了要割地賠款的,打贏了還要賠款?
這些荷蘭人腦袋缺根筋嗎?
不過,朱慈烺卻是眉頭緊鎖,這樣無禮的要求,大明根本就不可能答應的。
荷蘭國還敢提出來?
【難道荷蘭國是鐵了心要跟大明開戰了?】
【他們在找一個借口?】
朱慈烺眼中精光閃爍,越是想想,他越是覺得有這個可能性。
如果大明不答應,那么正好給荷蘭國一個開戰的借口。
如果大明答應了這樣無禮的要求,怕是要被認為是軟弱,荷蘭國也會向大明開戰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