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朱慈烺收復雞籠山以后,孫傳庭也被調了過來,親自坐鎮雞籠山,整頓雞籠山一切事物。
販賣人口的外夷商會全部被捉拿,其余正經行商的商人,孫傳庭也對此進行妥善的處理,想要在雞籠山做生意,必須整得大明官府同意,必須要持有大明雞籠山省府文書,方可貿易。
否則,一旦被抓獲,以私販論處,連貨帶人全部抓走,依大明律處置。
至于那些被賣到大明昆侖奴,以及其他外夷奴隸,原本依著朱慈烺的意思,是要將其全部驅逐,但是,雞籠山四面環海,無處可驅逐。
孫傳庭并沒有勸說朱慈烺改變這個決定,而是徹底貫徹了朱慈烺的這個決定,做出了一個很好的處置。
孫傳庭讓所有滯留外夷協助大明官府修路,開墾荒地,開礦等等,為官府打工三年,三年之后,由官府出錢統一將這些人遣送回國。
這樣的做法,非但沒有引得那些外夷反感,反而還欣然接受。
大明朝廷與荷蘭人相比,簡直就是對他們太好了,以前他們只想要活下去,可是現在他們竟然還有機會回到家鄉。
這簡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。
這讓外夷們十分感謝大明朝廷,對于雞籠山地方官府安排的工作也是十分的賣力,根本不敢偷懶。
而由于各種原因生活在雞籠山上的大明百姓,也對此做出了改變,在荷蘭人殖民時期,大明的百姓也近乎過著奴隸般的生活,被東印度公司壓榨。
而現在孫傳庭按照朱慈烺的意思,將整個雞籠山的田地全部劃分給此地的大明百姓,并且幫助他們修建房屋。
此外,不愿意留在雞籠山,想要回家鄉的大明百姓,也由鄭芝龍一并安排船只送回故鄉。
而這些劃分出來的田地,也在整個大明率先開始正式實施土地國有制政策。
除去民生農業方面的問題得到妥善處置,商業也在這里開始。
大明第一商會入駐雞籠山,成為雞籠山最大的大明商會。
當然,第一商會入駐雞籠山,雖然是為了海貿而來,但更多的是為了這里的大明百姓,在這里開設工廠,為大明百姓提供更多賺錢機會。
而且,最為重要的是,隨著朱慈烺光復雞籠山,實施的一系列政策,讓福建,廣東,甚至是江浙等地的諸多商會,都紛紛涌向雞籠山。
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,朱慈烺準許外夷在此地進行貿易,這意義很重大。
因為整個大明雖然經過隆慶開關以后,不再是全部封閉狀態,但就幾個固定貿易點,還是跟固定的國家進行貿易,實在是狼多肉少。
而雞籠山不同,雞籠山只要是經過雞籠山省府批準,就可以進入此地經商,這也就意味著,貿易點雖然固定,但是貿易國家卻不再是固定,而是更多,更廣!
這也將意味著,貿易會更多!
這對于商人來說,簡直就是有著致命的誘惑,貿易多,就代表掙得銀子更多,他們怎么能不來?
自古以來,商人本性逐利!
因此,對比荷蘭殖民時期,光復城在短暫的時間里,比起先前的熱蘭遮城,要更加的熱鬧,更加的繁華。
此時,朱慈烺和孫傳庭從城中乘坐蒸汽汽車,來到城外,朱慈烺看著忙碌著的百姓們,開墾荒地,修繕道路,房屋等等,一切都是井井有條。
不難看出,不出三年,雞籠山將會是整個大明最為繁華之地,其程度超越京師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。
朱慈烺對于這一切都很滿意,他只需要做出決策,就能夠有能臣為他解決所有的煩惱。
這也讓朱慈烺更加看重孫傳庭。
朱慈烺不住感慨道:“孤一直都以為伯雅棄文從武,在治理地方上,并不是很擅長,沒想到,今日卻讓孤大開眼界。”
“伯雅,竟是文武雙全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