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慈烺又繼續說道:“兒臣以為,當以史為鑒!”
“三宣六慰為何脫離大明,投向東吁王朝?”
崇禎想也沒有多想,便脫口而出,道:“這還真難不倒朕,因為三宣六慰早就有不臣之心,蛇鼠兩端,見到大明式微,他們就投靠東吁,可惡!”
朱慈烺不住扶額。
【我的好父皇,咱們能不說官話了么?】
【這是在后宮呀,人家為什么脫離大明,自己心里沒有點逼數嗎?】
崇禎愣了一下,小兔崽子又開始了,他又來了!
好氣呀!
不是這個原因還是什么原因?
崇禎發誓,他真的不知道還有什么別的原因呀!
“父皇,其實兒臣認為,應該是消息不便利的緣故導致的。”
朱慈烺定了定神,道:“當初三宣六慰在遭到南甸宣慰司叛變的時候,大明朝廷根本就不知情,等到朝廷得到消息的時候,東吁王朝已經做大,趁機占據了整個三宣六慰!”
“再等到朝廷出兵討伐的時候,東吁王朝已經站穩了腳跟,朝廷想要收復何其艱難?”
“不知道父皇以為兒臣所說有無道理?”
崇禎被說的一愣一愣的,不得不說,朱慈烺說的好像是有點道理呀。
如果大明朝廷能夠早些知道消息,提前出手,東吁王朝能站穩腳跟?
三宣六慰能夠從大明脫離出去?
根本不可能!
當初東吁王朝在站穩腳跟以后,跟大明打的那是有來有回,大明好不容易才穩住云南的局面,不然云南都會被東吁王朝給占據。
“所以,你打算怎么辦?”崇禎問道。
“修路!”
朱慈烺言簡意賅,道:“父皇應該是知道的,現在大明有著蒸汽汽車,而且,兒臣相信日后蒸汽汽車的技術會越來越成熟,蒸汽汽車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!”
“所以,想要徹底掌控這兩個布政司,唯有修路!”
“在回來的路上,兒臣已經計算過了,如果將路修好,從京師至恒北布政司,路程不過是五千余公里。”
“以蒸汽汽車現在的速度,晝夜不停,十二個時辰可行五百余公里,那么十日便可從京師抵達恒北布政司,二十日便可往回!”
“如果恒北布政司出現什么問題,朝廷就可以在十天的時間里,迅速得知,并且迅速做出反應,一旦有所兵變若要出兵鎮壓,也將大大縮減時間。”
“其次,有所問題,也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里,迅速得到解決!”
“如此一來,就完全可以將這兩省全部掌握在朝廷的手中!”
“這兩省所有的變故,朝廷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面得知,而且大明其余省也一樣可以效仿!”
朱慈烺說到這里,崇禎的眼眸驟然亮起!
或許,放在后世來說,十天的時間算是很慢,但是放在大明來說,十天的時間絕對算得上是快了!
而且,還是很快!
比什么六百里,八百里加急還要快!
崇禎身為一國之君,他太知道這一點的重要性了,就像是崇禎三年以前,陜西民變,之所以能夠呈現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完全就是因為消息的變通性太慢了。
尤其就是在崇禎廢除驛站之后,消息更加不變通。
朝廷得到消息,在兩三個月以后都是正常的,等到朝廷做出反應,派人調查,又要好幾個月的時間,再等朝廷確認消息做出解決方案,人家都已經造反了!
等朝廷再次得到消息,人家都已經成勢了!
再等朝廷派兵前往剿賊,人家都已經站穩腳跟了,這太吃虧了。
這簡直就是硬傷!
崇禎可是吃過這個苦的,朱慈烺現在這么一說,崇禎可是能夠看到這個好處的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