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還有,最后的一點,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。”
“朝廷不是商會,不需要盈利!”
“朝廷的銀子,當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!”
朱慈烺的聲音雖然不大,卻擲地有聲,
此言如同醍醐灌頂一般,讓崇禎與文武百官們渾身一震。
是啊!
朝廷不是商會!
要那么多銀子做什么?
崇禎更是最先反應過來,道:“烺兒說的好,先前是朕癡迷了,以前,大明國庫從來沒有這么富裕過,朕窮怕了!”
“如今太子所言不錯,朝廷就是朝廷,不是商會,要那么多銀子干什么!”
“只要有第一商會在,朝廷不缺銀子!”
“不就是銀子,給百姓又如何?”
“朕意已決,此事以太子所說三條為準則,內閣與戶部,工部擬定章程,呈報執行!”
“陛下圣明!”滿朝文武齊聲山呼。
這一次,滿朝文武誰也沒有再反對。
就算是有人心里有所擔憂,也不敢說出來啊!
畢竟,這個問題,已經困擾朝廷大半年,滿朝文武都束手無策。
誰要是反對,那么,就要提出來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。
如果這么好解決,就不會讓滿朝文武都頭疼這么久了。
“父皇,還有一事,其實也不用無限制的投入。”
“國庫應該制定一個規章,以一億兩為壓庫銀,非必要情況不能動,再以兩千兩為紅線,但凡國庫銀子達到兩千兩時,當節省銀子,以備來年!”朱慈烺再次建議道。
雖然說,第一商會能夠賺錢,稅收也不錯,但國庫必須要留下銀子,以備不時之需。
如果全部花光了,那么,第二年但凡有緊急變故,朝廷沒有銀子可不行。
崇禎聽完,眼眸驟然亮起,道:“準!”
朱慈烺這個想法簡直是說到他心坎上去了,他剛才雖然已經做出決定,不惜一切代價拯救大明農業,但是如果能夠留下一些銀子,也是好的。
這樣,他手頭寬裕就能夠放手去做事情了。
隨著這件事情解決,崇禎心情大好,也開始讓六部匯報今年一年各自的情況,哪些政策已經落實下去,還有各地災情等等情況。
其實,在今年,大明還是做了很多的事情,第一商會擴張,修路,以及解除海禁,全面通商,還有收復雞籠山,增添兩個布政司等等。
事情很多。
崇禎聽到的大部分是好消息,當然也有災情,但是,隨著糧食的產量增加,以及國庫豐盈,再加上朱慈烺開疆拓土,所獲錢糧,全部支援大明國內,基本上沒有什么太大的亂子。
當然,天災之下要說不死人,現在的大明做不到,只不過是沒有像崇禎三年以前一樣,出現赤地千里,餓殍遍地的情況。
而崇禎在聽到這一年的成果,心情更好了,決定在封印那一天之前,宴請群臣!
還有與民同樂,京畿各地施粥于百姓十日!
而就當大朝會差不多快要結束的時候,王承恩又被一個小太監喊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