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沒錯,前段時間,臣等已經將新的教學讀物,編撰了一部分,正在審閱,最后還需要您來拍板啊,還有其他的教學讀物也在逐漸編撰,這可是國之大事,此刻,您不能輕易離開京師啊!”
“……”
錢象坤等人紛紛勸慰著。
崇禎一臉得意的看著朱慈烺,這回可不是他不同意啊!
閣老們都不同意啊。
朱慈烺無奈之下,就把剛才跟崇禎說的話,又跟錢象坤等人說了一遍。
錢象坤等人聞言眼睛都瞪大的跟銅鈴似得。
不得不說,朱慈烺說的好有道理啊!
他們雖然早就知道朱慈烺不能以尋常的小孩來看待,但是朱慈烺屢屢發言猶如驚雷般,讓人耳目一新。
朱慈烺這一番道理,依舊是如雷貫耳!
響徹不絕!
錢象坤等人面面相覷,朱慈烺說的很對,但是,他們很清楚,朱慈烺絕對不能親征,萬一要是在海上出了什么事情,那大明大好的局勢,誰來頂梁?
錢象坤等人雖然是老臣,有著豐富的治國經驗,但是,他們都很清楚,他們比不上朱慈烺,他們只能夠輔佐朱慈烺。
朱慈烺很多的政策都是空前絕后的,沒有朱慈烺,他們很難支撐下去,尤其就是現在正是大明的關鍵時期。
他們雖然不知道什么上升期,但是,他們卻能夠清楚的感受到,大明正在發生一種質變。
這種質變一旦完成,大明將會徹底脫胎換骨。
所以,說句大不敬的話,哪怕是崇禎死了,朱慈烺都不能死啊。
“殿下,您說的很有道理,但是臣依舊不能同意您前往!”
“因為,現在已經到了大明的關鍵時刻!”
“先前,您所實施下去的政策,大多數都已經完成,還有一些,正在持續下去,比如不斷的改良種子這些事情,只要為政者堅持下去,那就一定能夠完成!”
錢象坤站了出來,沉聲道:“不管是陛下,還是臣等,毫無疑問,都會無條件的支持下去!”
“可是,眼下科舉改革迫在眉睫,該怎么改,還得您來主持大局,總不能一刀切了吧?”
“那樣天下的讀書人會造反的,他們讀書多年,忽然更改科舉制度,他們會不服的!”
“所以,該怎么改,什么時候改,都要有人能夠站出來主持大局!”
“其次,如果一旦您發生什么不忍言之事,陛下和臣等固然依舊會支持新政,可是,科舉制度萬一矯正過往,那好事頃刻間就會變成壞事!”
“而科舉制度的改良,又關乎著大明的未來,涉及到政治,民生,還有軍事等等一系列的問題,牽一發而動全身!”
“如果不能夠培養出所需人才,比如格物司,如果沒有后繼之人,那么當畢大人他們這一代人干不動了,下一代人該怎么辦?”
“連徐大人的兒子盡得徐大人的真傳,尚且無以為繼,可想而知,當畢大人他們老去,格物司豈不是要淪為武備司那般?”
“日后只會制作武器,而不是格物?”
“所以,此事事關重大,還請殿下三思。”
其余閣老們也是跟著勸說了起來,他們大致意思都相差不多。
除了科舉,學院方面,還有醫療也在逐漸改善,大明朝廷準備在明年開始匯聚天下名醫,組織一次交流大會,編纂書籍!
并且,這一類也將會納入新的教學習冊之中。
此外,還有很多,比如用收音機推廣大明朝廷的政策,宣傳大明朝廷下達的政策等等,這些事情,他們都是沒有做過的,也需要朱慈烺來主持掌舵。
除了這些,還有一點,他們經過這些年跟朱慈烺的相處,朱慈烺一次次的打破了他們的想法和認知,他們已經很能夠接受新的想法。
可是,在他們看來,征戰依舊不是正事,征戰是窮兵黷武,是暴君的行為,不附和天朝上國的氣度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