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松走了。方鵬沒有挽留也沒有為難他。
方鵬不是故意要激怒張松。
激怒張松很可能意味著戰爭很快要開始。
但他是英雄。英雄不畏懼任何勢力,敢于正面硬扛。
是的,這就是英雄的氣概!
當然他可以耍一些陰謀詭計,表面答應,背后使詐。當面一套,背面一套。這樣的“英雄”,不是真正的英雄,充其量稱之為“奸雄”、“梟雄”。
英雄,自有英雄的氣概,英雄的氣節。
方鵬還有一個考慮。
成都到建寧,千里迢迢,倉促來攻,很容易失敗。
失敗就意味著損失。以其讓敵人準備充分來攻,還不如讓他們匆忙前來。
成都不是富裕嗎,我倒想看看,你經得起幾次折騰。
劉璋不是劉備,成都勢力也沒有諸葛亮。就算這些都有,自己也不是孟獲。
何懼之有?
——
張松走了十日后,桓階抵達了建寧。
他還帶了十幾個人同來:一位采礦師、一位冶煉師、一位兵器監造專家、兩個頂尖鐵匠、十來位讀書人。
方鵬大喜,夸桓階能干。
這些人,全是方鵬急需之人。
你是怎么說服這些人過來的,方鵬好奇問桓階。
“回主公,采礦師,我答應只要找到鐵礦,無論礦山大小,找到一座給予五千金的回報……。主公,我這個價錢會不會給高了?”桓階有點拿不準。
“不多不多,你干得好。”方鵬連忙打消他的疑慮。
對找礦的人,5000金當然是很大一筆錢了。
但鐵礦對于云南,其意義是無可估量的,五千金算什么?
張松這一走,從成都買鐵,必定會受到限制。想要鋼鐵,除非走私。
就算不限制,能過來多少鋼鐵呢?
所以,找到鐵礦,事關重大。
晚上方鵬設宴招待新人。
看著一個個剛加入的新人,方鵬就像看見一件件寶貝。
據說做企業最重要的是人才,治國何嘗不是靠人才呢?
目前云南建寧兩地的政務,都是利用原來的官僚體系,雖然已經改進和完善,但效率還是低下。
方鵬想做的很多事情,都苦于沒有人才,進展緩慢。
找礦采礦煉鐵自不用說,雙季稻的研究、水庫的監造、科技研發與推廣、教育……等等,都需要大量的人才。
方鵬還有個想法,要建一個研究院,開展各種課題的研究。
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他是現代過來的人,這個道理是懂的。
這其中包括軍事技術。對強弓硬弩投石車的研發,他尤其重視。
十幾個人過來,遠遠不夠。
“你們在云南,一定會得到重用。而你們的前途,也會隨之我們的發展變得越發光明。你們的家人,來云南的話,會因為你們的正確決策過上幸福的生活。”方鵬勉勵大家。
眾人一路上心里還有些忐忑,等見了方鵬,感受了他的熱情和豪爽、他的廣闊胸懷,一顆心便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