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然不出江薇所料,方鵬去招攬楊昂離開沒多久,她就接到了成都來的飛鴿傳書,七千成都軍已經啟程進攻建寧。
主將吳懿,副將張松。
江薇暗笑,這個張松,真有股不服輸的勁。一而再,再而三的要和我們較量。好吧,就讓我再教訓你一次,看你到底服還是不服。
方鵬剛剛踏進成都境內,就察覺了成都軍的動靜,他查看了一下吳懿的資料:
統帥83分、武力73分、智力68分、政治70、魅力77。
統帥83分,說明這個人會指揮,對軍隊的控制力強。其他幾項也都不弱,是個全面型的人才。
在部隊的戰斗力方面,劉璋麾下諸戰將當中,排在前三的分別是張任、嚴顏、吳懿。嚴顏一向鎮守江州,張任主管軍事,擔任要職,還在梓潼處理和張魯戰爭遺留下來的善后事宜。這次吳懿加張松的組合,是成都軍能派出的最強組合了。距離出兵建寧,已經過去十個月,其準備恐怕也已做足。
《三國演義》里面,吳懿和趙云單挑,被趙云活捉,說明了兩人的武功差距。這是必然的,論武功,武力值73的吳懿,怎么可能和96的趙云這種頂尖好手相提并論呢。但這一仗在趙云來之前,吳懿截住張飛,與詐敗返回的張任把張飛困得死死的,正說明吳懿這個人指揮能力強。
因此,不能小看了吳懿。
而且,這次出征,吳懿身邊還有個智力超群的張松。
敵軍勢大,方鵬琢磨是不是該返回建寧指揮戰斗。
思量再三,覺得自己雖然不在建寧,但吳懿張松這個組合對上軍師,即使準備做得再好,想要拿下建寧依然難如登天。
出于對江薇的信心和對人才的渴求,方鵬決定繼續自己的行程,只是寫了一封信給軍師,用信鴿送了回去。叮囑江薇做好各項準備。敵軍有備而來,如沒有勝算,就及早從云南調兵。
——
卻說吳懿統帥著七千步兵,一路行軍,出了平原,來到了大山之前。
往前走,便是崎嶇的山路了。
這一次,所需軍資,已提前運到山前,并有重兵把守。不再是從成都運出。
軍糧的供給,相對容易了些。
鑒于建寧兵力薄弱,張松獻計吳懿,派出多股先頭部隊掃蕩道路兩側的村莊,來一個反向堅壁清野。意圖讓建寧軍無法在附近立足。每股部隊五百人左右,隨行隨駐扎,保護大部隊向前推進。
同時,加強補給線的保障,增加押糧的兵力。
如此穩扎穩打,一路上風平浪靜,沒遇到抵抗。
吳懿對張松道:“看來我們這個策略是對的。方鵬縱然想騷擾我們的補給線,限于兵力,也掀不起大浪。”
張松道:“方鵬詭計多端,吳將軍不可輕敵。”
入山行了二十日,路程已經過半,到達了前次抵達的最前端。
張松道:“前面五里是斷魂崖,山勢極險,我們要多加小心。”
吳懿道:“已經派出探馬,有情況的話會有消息過來的。”
說話間,軍士來報。
“報!前方斷魂崖發現敵情。”
“速速報來。”吳懿命令。
“斷魂崖道路被敵阻斷,上面有敵軍把守。”
“敵軍多少人?”張松問。
“數目不詳,似乎人數不多。”
“傳令,部隊停止前進。”吳懿道。
然后,他和張松帶著一隊士兵,策馬來到了斷魂崖。
看了眼前的地勢,吳懿倒吸了一口氣。
他們所站的位置,在山腰上。前面一段路直通山頂。
這段路不是很長,一眼就望到了頂,但道路陡峭。道路一側,底下是奔騰的河流,另一側是石壁。
頂部,道路已經被壘起的石塊堵塞,壘砌起一個高高的石坎。石坎上面隱約有人在走動。
“這個地方建一個堡壘,當真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’啊。”張松自言自語道。
大部隊要想走過去,必須占領這個制高點,推開石坎,清理道路出來。
可是如此陡峭的道路要仰攻上去,得花多大的代價呢?
要繞路就得下山。過河臨時開路繞過,由于河水湍急,完全不現實。周圍云山霧罩,走其他地方另辟蹊徑,似乎也是困難重重。
兩人望著前路半天,想不出好的辦法。
看看日頭已經西斜,吳懿道:“今日暫且先做準備,明日發動強攻。張大人以為如何?”
張松道:“明日先試攻一下吧,到時再做定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