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朝廷不撥付更多錢糧,東江鎮就要一直想辦法解決這件事,難以繼續牽制后金。”
“因此只能想辦法給東江鎮補充錢糧。”
同時他還建議道:
“如今東江鎮的士兵和遼民大多都在島上,正是清點的好時機。”
“陛下可命人清點人數,確定皮島軍民需要多少錢糧。”
“不能再任由毛文龍虛報,繼續含混下去。”
朱由檢點了點頭,認同道:
“是這么個道理!”
“毛文龍曾是你的部下,現在他經過多年蹉跎之后,應該知道你曾經對他的愛護了。”
“這件事就由你去說,要和毛文龍講明白。”
“至于糧餉的事……”
頓了一頓,朱由檢說出了袁可立話中的未盡之意:
“朝廷財政入不敷出,遼餉給大明子民的壓力已經夠大,不能再增稅了。”
“朝鮮以前能支援東江鎮,現在皮島軍民人數更少,應該同樣能支援。”
“讓毛文龍核查東江鎮士兵數量,重新整編之后,由朝廷負責士兵糧餉。”
“其余遼民所需要的錢糧,朕允許毛文龍在朝鮮籌集,讓他便宜行事。”
這話說得好聽,其實就是讓毛文龍收拾兵馬之后,威逼朝鮮拿出錢糧。具體用什么手段,一切由他自便。
這和袁可立的理念頗為不合,剛才他沒有說出這一點,就是這個原因。但是如今的大明實在拿不出來更多錢糧,皮島軍民也需要錢糧養活,只能用這個辦法、盡量籌集到錢糧了。
再想到他對朝鮮弒君篡權的事情頗不贊同,也覺得朝鮮有些首鼠兩端,朝鮮火槍手一直在為后金征戰。所以他最終默認了這一點,沒有表示反對。
不過,為了面上好看、手段更柔和些,袁可立還是建議派遣一名文官,督辦朝鮮糧餉。
這點倒符合朱由檢心意,想到清末在朝鮮的駐軍和駐朝大臣,朱由檢道:
“派遣大臣在朝鮮駐扎,稱為駐朝大臣,負責大明和朝鮮在軍務、商務等方面的往來,兼理東江鎮糧餉,在朝鮮籌集糧食供應皮島軍民。”
“允許皮島和朝鮮通商,授權東江鎮稽查通往后金的商道,防止大明和朝鮮的不法商人和后金通商,為后金提供糧食等物資。”
“這個駐朝大臣,袁卿覺得誰能擔任?”
這個人要有手段壓服朝鮮君臣,還要能和毛文龍好好配合,袁可立一時也拿不出人選。再加上他對皇帝直接任命官員頗為警惕,此時便回復道:
“大臣進用,宜出廷推。”
“陛下可命朝臣推選,一定能選出合適大臣。”
被袁可立頂了回來,朱由檢一時沒話說了。只能和他商量一些兵部事務,勉勵他好好擔任兵部尚書,結束這次談話。
(本章完)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