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耿如杞以前是按察副使吧?問問他愿不愿第一個申報。”
“如果愿意的話,朕就特赦他的罪名,讓他署理僉都御史,負責廉政總署組建。”
這個決定一出,其他人稱頌皇帝寬大,薛貞也放下心來。因為這意味著皇帝認為耿如杞有罪,只是因為無法追究下去,才特赦了他的罪過。所以他判耿如杞斬監候不是什么過錯,皇帝不會在這點追究自己。
果然,皇帝沒有在這件案子上糾纏,拿耿如杞的案子解釋了一下二階層四要件原則后,便開始“人人過關”:
“魏忠賢謀逆的事情,朕已經命人查辦。”
“所有附逆的官員,都要受到懲罰。”
“大理寺卿張九德……”
聽到自己的名字,張九德心中一顫,只聽皇帝說道:
“你雖沒有直接參與逆案,卻曾上疏稱頌魏忠賢,有客觀附逆行為和主觀附逆傾向。”
“魏忠賢若是謀逆,你就有從逆可能。”
“念在魏忠賢謀逆未遂、你也沒有犯下大罪,朕就革去伱的官職,以后冠帶閑住吧!”
“原有加銜蔭襲、散官勛級等等,一并予以革除。”
聞言險些癱下來,張九德心中苦澀,卻又難以解釋。
上疏稱頌魏忠賢的事情,朝堂和地方上的大臣幾乎都曾做過,皇帝以這個理由讓他冠帶閑住,讓他不知道說什么好。
但是皇帝說魏忠賢若是謀逆,他就有從逆可能,張九德又難以辯解。如果糾纏下去,馬上就會有人彈劾他不忠,追究其他責任。
就這樣,從張九德開始,朱由檢將大理寺曾經上疏稱頌魏忠賢的官員一個個點出,同樣冠帶閑住。
這些結束之后,大理寺還沒有人人過關,朱由檢又讓楊景辰審查一年一遷甚至一年數遷的官員,把這些非正常升遷的官員,降低品級使用。
整個大理寺的官員,都被梳理了一遍。
看著精簡許多的官員,朱由檢又看向張九德,下命令道:
“原大理寺卿張九德,避免寧夏兵變、修筑靈州河堤、在延綏修邊有功,起復原職大理寺卿,加正三品承政使銜。”
“望卿好好辦事,不要讓朕失望!”
《明史》:
耿如杞,字楚材,館陶人。萬歷四十四年進士。除戶部主事。
天啟初,以才歷職方郎中。軍書旁午,日應數十事。出為陜西參議,遷遵化兵備副使。當是時,逆奄竊柄,諂子無所不至,至建祠祝禧。巡撫劉詔懸忠賢畫像于喜峰行署,率文武將吏五拜三稽首,呼九千歲。如杞見其像,冕旒也,半揖而出。忠賢令詔劾之,逮下詔獄,坐贓六千三百,論死。
時又有胡士容者,薊州參議也,數忤其鄉官崔呈秀,呈秀銜之。將為忠賢建祠,士容又不奉命。及士容遷江西副使,道通州,遂誣以多乘驛馬,侵盜倉儲,捕下詔獄掠治,坐贓七千,論死。
至秋,將行刑,而莊烈帝即位,崔、魏相繼伏誅。帝曰:“廠衛深文,附會鍛煉,朕深痛焉。其赦耿如杞,予復原官。胡士容等改擬。”
(本章完)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