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平定倭亂、重整邊防的戚繼光來說,他別說和對方比功績了,連主力都還不是——
恐怕只有以主力身份平定遼東、獲得封侯之賞,才有名列紫閣、和戚繼光在里面并列。
『難道說,陛下有意重用東江鎮,和遼東主力并列?』
『我這一支偏師,以后要改為主力?』
一時間,毛文龍怦然心動,覺得看到了機會。
作為一支偏師,朝廷對東江鎮的定位,一直就是牽制。
毛文龍對此當然不甘,曾經在袁可立率領下,和沈有容率領的登萊鎮一起收復遼南,打算從這里攻略后金。
只是讓他尷尬的是,收復遼南一役,東江鎮仍是牽制。后來他逼走了袁可立、沈有容,遼南卻丟失了大部分。
這個事實,讓他更加尷尬。
好在皇帝沒提起這件事,而是問朝鮮的事情:
“癸亥反正的事情,毛卿知道多少?”
“為何反正之后,朝鮮仍舊和后金有往來?甚至達成了和議?”
“光海君通后金的事情,是真有其事,還是朝鮮黨爭的工具?”
毛文龍以前是支持當今朝鮮國王的,還為他說過好話。不過今年后金入侵朝鮮,發生丁卯胡亂之后,他和朝鮮的關系,便開始急轉直下。
朝鮮指責他不出一兵相救,毛文龍卻是有苦說不出。當時東江鎮困難不說,他的兵馬還被人鼓動著逃亡——
時任遼東巡撫袁崇煥,派徐敷奏等人乘著糧餉斷絕、人心不穩之時,聲言寧遠、山海關每月給大米一斛、銀二兩,招去壯丁二萬余名,許多將領乘機西逃。
這讓他如何有精力援助朝鮮、對付后金兵馬?
想到這件事情,再想到袁崇煥已經被皇帝調去西南擔任護軍使,毛文龍沒有任何顧忌,趁機向皇帝道:
“光海君通后金是真,現在朝鮮和后金有往來也是真,今年還達成了和議。”
“但是這件事情,大明卻難以指責。”
“去年袁崇煥私自遣僧吊喪、和建虜議和,給朝鮮落下口實。”
“朝鮮認為建虜入侵的事情,是袁崇煥在放縱,是他和建虜私自達成了和議。否則無法解釋建虜在東邊入侵朝鮮的時候,西邊的遼東十數萬大軍卻絲毫沒有動靜。”
“而且袁崇煥在臣抵御建虜的時候,不但沒有救援,還派徐敷奏等人,招攬東江將士,擾亂東江軍心。”
“袁崇煥在寧錦之戰中按兵不動,被認為暮氣難鼓。臣以為他不是沒有能力,恐怕是議和之心作祟。”
“陛下把他調往西南,還明令不準議和,是大快人心之舉!”
聽著毛文龍提到的這件事,朱由檢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。
毛文龍在不平五事里提到過徐敷奏煽惑軍心、導致旅順參將李礦燒營投械奪船以逃的事情。但是朱由檢只以為是小事,沒想到竟然和袁崇煥有關系。
更讓他沒想到的是,這件事是在后金和東江鎮大戰時發生的。袁崇煥作為遼東巡撫、而且還是頂走遼東督師王之臣、獨攬遼東大權的巡撫,對下屬毛文龍卻做出這樣的事情,當真惡劣至極。
朱由檢想到這件事,便感覺大明軍隊需要從上到下整頓。否則任由這種上級給前線將領使壞的事情發生,如何能打敗后金?
而且遼東軍隊的問題,他也感覺很大。毛文龍提到的兩萬壯丁,根本沒有在遼東兵馬上顯出來。
或許這兩萬壯丁是夸大,但是遼東在被孫承宗整頓成十一萬兵馬后,現在卻一直按十四萬兵馬發放餉銀。前段時間督師遼東太監請求為遼東發放的皮襖銀,也是按十四萬兵馬討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