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年和第七年一樣閏六天,也符合《后漢書》的“五年再閏”之說。
同時他們發現,立春、驚蟄、清明這三個節氣,每年都在正月初一、二月初二、三月初三左右。
這讓欽天監的官員隱隱覺得,皇帝提出的太陽歷,真的符合古制:
『立春正月正,驚蟄二月二,清明三月三。』
『原來古人是用這樣的歷法,難怪傳下來‘二月二,龍抬頭;三月三,生軒轅’的說法。』
隱隱覺得找到了古人的歷法,欽天監博士周長庚十分激動,大聲向皇帝請求道:
“陛下,太陽歷符合古制,應當采用這個歷法。”
“以后冬至就是十一月二十一日,固定日期不變。”
“氣始於冬至,周而復生。從冬至開始,確定其它節氣。”
作為和正旦相提并論的大節日,冬至這一天的重要性,可謂不言而喻。
朝廷每年在正旦、冬至舉行百官朝賀儀,就說明了它的地位。
所以周長庚看到每年的冬至都在同一日后,當即建議皇帝采用太陽歷,替換舊的歷法。
其他欽天監官員,卻不全都是這個看法。因為按照這個太陽歷,冬至日期是固定了,但是每年的正月初一,可不都是朔日——
這種關乎正朔的事情,是有可能掉腦袋的大事。他們可不敢勸皇帝改用太陽歷,改變正月朔日。更何況,現在用的歷法關乎生辰八字等玄學,那就更不能輕改了,否則整個玄學體系都要變。
就連朱由檢,雖然想改用太陽歷,以便去掉閏月節省錢糧,但是在免除正旦朝賀、把正月初一和朔日分開前,同樣不敢直接改用太陽歷。
眼看欽天監除了周長庚外,其他人都沒有明確表態,朱由檢知道他們一樣心存顧忌,所以就下令道:
“太陽歷暫時在欽天監內部使用,用以確定節氣等用途。”
“剛才推算的節氣時間,作為歷法時間,和實際的節氣時間對照。”
“如果和實際測量的節氣時間相差不大,以后就把太陽歷加在黃歷上,和原有歷法并用。”
打算讓太陽歷先完善一下,再向外公布出去。
對于太陽歷的支持者,他也不吝提拔,看向周長庚道:
“周長庚由從九品漏刻博士,提升為正九品五官司歷。”
“太陽歷的事情,專門交給伱負責。”
周長庚激動謝恩,覺得支持皇帝提出的太陽歷,果然是正確決定。
等以后太陽歷完善了,從古籍中找到更多的支撐,很可能成為主流,取代現行歷法。
他這個九品司歷,到時候自然會升遷,甚至成為監正。
甚至,因為皇帝解除了欽天監官員的限制,他以后有可能轉任其它衙門,成為實權官員。
這讓周長庚決定,以后要支持皇帝,支持太陽歷為新歷,讓朝廷采用這個歷法。
(本章完)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