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禎二年七月二十00:00;舊歷七月初三;
崇禎三年七月二十06:00;
崇禎四年七月十九12:00;
●白露:
崇禎元年八月初四23:15;舊歷八月初八;
崇禎二年八月初五05:15;舊歷七月十九;
崇禎三年八月初五11:15;
崇禎四年八月初四17:15;
●秋分:
崇禎元年八月二十04:30;舊歷八月二十四;
崇禎二年八月二十10:30;舊歷八月初五;
崇禎三年八月二十16:30;
崇禎四年八月十九22:30;
(秋分是四時八節之一,在黃歷上都定為八月二十方便過節)
(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為秋社日,按太陽歷固定為八月二十五日,祭祀土地神)
(將八月的月圓之夜作為中秋節,放假六天,作為對應國慶長假的假期)
(秋分之后辰正八點上朝)
●寒露:
崇禎元年九月初五09:45;舊歷九月初十;
崇禎二年九月初五15:45;舊歷八月二十;
崇禎三年九月初五21:45;
崇禎四年九月初五03:45;
(九月九日重陽節,九日十日放假過節)
●霜降:
崇禎元年九月二十15:00;舊歷九月二十五;
崇禎二年九月二十21:00;舊歷九月初六;
崇禎三年九月二十一03:00;
崇禎四年九月二十09:00;
●立冬:
崇禎元年十月初五20:15;舊歷十月初十;
崇禎二年十月初六02:15;舊歷九月二十二;
崇禎三年十月初六08:15;
崇禎四年十月初五14:15;
(立冬是四時八節之一,而且張皇后千秋節是十月初六,將初五初六定為立冬節放假過節)
●小雪:
崇禎元年十月二十一01:30;舊歷十月二十六;
崇禎二年十月二十一07:30;舊歷十月初七;
崇禎三年十月二十一13:30;
崇禎四年十月二十19:30;
●大雪:
崇禎元年十一月初六06:45;舊歷十一月十一;
崇禎二年十一月初六12:45;舊歷十月二十二;
崇禎三年十一月初六18:45;
崇禎四年十一月初六00:45;
——
方便記憶的歌謠是:
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。
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每月兩節不變更,最多相差一兩天。
上半年是三十八,下半年是五二〇。
或者是:
二月二,三月三,五二〇,一兩天。
相比原本用的歷法節氣在哪個月都不確定,新的太陽歷更方便記憶,即使不看黃歷,也能大體知道節氣在哪一天。
算了三四天,大致算出了新歷法做參考。
沒有了西方太陽歷因為各種傳統對月份日期的加減,新太陽歷更加簡潔方便,而且符合中國傳統節日。
實在沒想到二月二、三月三等節日能和節氣對應起來,節氣果然是節。
(本章完)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