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兒女們,主見都非常強,她內心不舍又如何呢
她和相公是兩種人,相公表面溫和,但內心卻堅硬;她是表面強硬,內心卻溫和。
一家人聊著很有意思,參加工作的子女也可以發表意見。
“哥,怡和愿意出售他們手中的香港航空股權,價格也沒有喊高.他們大概明白,我們寧愿攤薄他們的股權,也不一定愿意高價買下他的股份。”
陳光聰高興的走進來,匯報了一個消息。
陳光良隨即說道:“他們自然明白。那就安排合資公司買下吧!”
陳光聰疑問道:“合資公司買下,豈不是又和滙豐五五,萬一將來鬧問題,豈不是受他們鉗制”
“對於滙豐銀行來說,我們只有利益。既然雙方都是五五分,那他們也沒有必要鬧,更不可能爭奪管理權,不然就是不符合利益。另外一方面,陳氏財團還不能和英資鬧翻,唯有合作,才能平穩經營。別忘了,我們在華資上,也是被羨慕嫉妒的存在。”
碩大無朋,這個道理很簡單。
就像長江實業集團在地產領域的霸主地位,也導致香港一些華資地產公司不滿,當面倒是不敢做什么,但背后卻有些下三濫的手段。
例如當年『吉達協定』出來的時候,背刺的不僅有怡和,還有一些華資,他們散布一些言論,例如美國要封殺陳氏財團,港英政府要驅趕陳氏之類的。
雖然很多人知道是謠言,但還是造成了一些影響。
所以,此時不宜和英資鬧翻,因為華資也有不少人想看到——最大的財團轟然倒塌,這樣大家才有更多的機會。
“嗯,我明白哥的良苦用心了。”
陳光聰這才發覺,他和大哥的差別,不僅是對未來的規劃和眼光,還有這份大局觀來。
大哥說的對,陳氏企業太過龐大,不知道多少人在背后嫉妒。
最后,陳光良說起一件事:“文博在海外實習得如何”
侄子陳文博,今年22歲大學畢業,由陳光良安排,讓其去歐美的船廠實習,以提高其專業性。
陳光聰說道:“這小子,說他在哥登堡造船廠實習得差不多了,準備跳槽去英國船務公司實習,沒有耐心啊!”
陳光良說道:“這是我的意思,讓他多在幾家企業實習,不是鉆研什么,而是熟悉航運的各個環境。造船廠本來就無需實習太久!”
陳光聰頓時無話可說,只能說道:“文銘表現很不錯,業務能力很強,對市場很有天賦.”
陳光良擺擺手,說道:“讓他慢慢的來。對了,我認為還有一年的時間,航運會進入一個短期的寒冰期。另外一方面,各國港口的老舊二手船會多起來,這個你讓文博關注一下,但不要急著決定。等明年開始看看,如果是如此,我們低價買下來,能用的繼續用,不能用的就拆船。”
“好,我讓文博關注一下。”
環球航運集團不僅打造新船,也繼續在使用二手船,不嫌棄老舊,只要能賺錢就行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