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長江工業集團的會議上,各產業負責人正在匯報工作。
榮昌重工的負責人孫德和,也匯報了工作:“在過去的一年,香港地產繼續旺盛,而我們榮昌重工供應著香港70%以上的鋼鐵(香港鋼鐵用量為20萬噸左右)、60%以上的鋁合金門窗與此同時,我們的鋼鐵產品還銷往東南亞,每年在10萬噸左右機械廠方面,我們已經可以為合和拉鏈生產不少產品,同時還能生產造船業上,我們的游艇已經打開亞洲的市場,過去一年銷售18艘.拆船方面,由于香港拆船廠太多,不少拆船廠更是在海外港口斥巨資收購舊船,導致香港拆船業的利潤已經稀薄.”
榮昌重工已經發展成一家集冶煉、機械、制造業的綜合性企業。
雖然造船業才剛剛起步,不過復合式新型游艇一旦完成,那么說不定就能媲美歐美的產業。
孫德和是一位非常專業的冶煉人材,不過現在也逐漸轉變成綜合性管理人才,就像當初童潤夫一樣。
陳光良說道:“拆船廠本身就是我們兼做的產業,并沒有打算長期投資。待利潤不足后,可停止這個產業。冶煉、機械、制造,是榮昌重工未來的發展核心。”
三大產業,冶煉在八十年代可能會轉移,制造業倒是一直會保留,但最重視的莫過于‘游艇產業’。
在陳光良的想法中,榮昌重工要從六十年代中后期,成為世界上一流的游艇生產商。
孫德和點點頭,說道:“好。不過香港拆船廠的廢鋼,不少都出售給我們榮昌重工,用于重新回爐。”
此時的孫德和不知道,前世他在冶煉領域的成就,當然就算知道,他也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;如今,他是香港的風云人物、打工皇帝,子女深受其福。
像孫德和、童潤夫這樣的管理高層,他們雖然不是集團負責人,但收入卻是陳氏企業所有最高的一檔,這是因為他們有管理本領不說,還有行業頂尖技術的本領。
接下來,是華泰塑膠的負責人蘇東生的匯報:
“去年塑膠在港的總產值高達6億,不過我們預測已經達到頂峰,今年確實這個行業已經沒有增長的空間,歐美一些家庭也開始逐漸不再追求塑膠。”
“華泰塑膠去年的總產值為1.2億,占20%份額;與此同時,利潤率也跌至20%”
“華泰塑膠已經在三年前停止大幅擴張,所以這三年我們一直追求的是代工、代理等模式差不多有五百個家庭為我們進行部分緩解的代工,另外有二十多個中等工廠產品,是由我們來代理.”
陳光良聽完后,強調道:“你們的預測是對的,歐美家庭逐漸也不喜歡塑膠了,這個產業已經進入下跌環節。”
他時常在海外考察,這種事也會留意的。更何況,這就是歷史的必然,不是很難發現端倪。
蘇東生點點頭,繼續說道:“我們在玩具領域,依舊保持著每年增長的好態勢。在代工領域,我們為美國的‘奧黛麗玩具’代工芭比娃娃,每個月交貨10萬以上.我們自有的玩具,每年出口也保持著10%的增長.還有我們的品牌玩具‘孩子王’,目前已經在港擁有三家門店”
玩具,是一個朝陽產業,而且經久不衰。
在五十年代,香港和日本都在努力發展玩具產業出口,可謂競爭激烈。
陳光良利用自己的本領,為香港拿下‘芭比娃娃’的代工產業,同時也奠定了香港‘塑膠娃娃’的產業技術和生產線,為出口創下不錯的戰績。
與此同時,華泰玩具也替歐美玩具廠商代工生產,不嫌棄錢賺的少。
當然,華泰玩具也在發展自己的專利產品,包括魔方、塑膠積木、軌道火車等等產品,甚至還擁有玩具品牌——孩子王。
陳光良接著說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