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皇帝日漸疾重,眼看著皇帝日漸消瘦,高太后的內心,自然很難受。
粱惟簡這才答話,道:“娘娘,兩府髃臣,剛剛入宮,此刻當正在福寧殿中恭問圣體……”
高太后遲疑片刻,才道:“既是如此,老身待髃臣們走了,再去看望皇帝吧!”
高太后是一個非常尊重制度的人。
這和她的人生經歷有關。
她出生大將之家,曾祖高瓊、祖父高繼勛都是名將。
生父高遵甫,雖然沒了父祖的威名,但她的母親卻是來自另一個大宋名將之家,真定曹氏。
而曹家的另一個女兒,后來嫁入皇家,為仁廟皇后,是為:慈圣光獻皇后。
慈圣光獻皇后沒有兒女,便將高太后,帶到了宮中撫養,耳提面授,恩寵非常。
慈圣光獻皇后,對于制度的尊崇,也因此深深的影響了高太后。
是故,盡管高太后不太喜歡自己兒子搞出來的所謂新法。
但也只是勸說,從未真正干預。
兒子是皇帝,天下事,自有處分。
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,高太后對新法的不滿,大都也來源于此。
祖宗制度,嘉佑之政,完美無瑕。
怎么可以隨便破壞?
何況,高太后始終記得,她的丈夫,能夠順利即位,靠的就是當年嘉佑大臣們的堅持。
富弼、文彥博、司馬光、呂公著、李純……
都是忠臣啊!
可皇帝卻信了那王安石的邪說,對這些人棄而不用。
這不是糊涂嗎?
自毀城墻啊!
如今,皇帝疾重,藥石無靈。
忠臣們卻遠在五湖四海,朝堂之上,盡是奸臣亂黨!
一旦有變,這社稷宗廟,如何是好?
想著這些,高太后臉上,難免又開始憂慮起來。
粱惟簡瞧著高太后的神色,不動聲色的抬起頭來,低聲說道:“娘娘,還有個事情,臣不知道該不該說……”
“說吧!”高太后悠悠嘆息一聲。
“臣聽說,前些時日,中宮長秋,命人在大相國寺中設齋祈福,其禱文曰:延安郡王祈禱,此事如今,已有不少人聽說了!”
高太后聽著,頓時臉色鐵青,身體微顫。
良久,她才道:“皇后何至于此!”
粱惟簡根本不敢接話,只是深深低頭。
高太后長嘆一聲,自顧自的說道:“老身又豈會害自己的孫兒?”
皇后使人設齋祈禱,特別在祈禱禱詞里,以延安郡王的名義來祈禱。
這是告訴天下人:官家有兒子!
而且已經長大了!
潛臺詞就是:都長點心吧!
暗戳戳的指的是誰?
有心人自然會聯想。
斧聲燭影的傳說,國朝上下都是知道的。
金匱之盟的故事,更是歷歷在目。
“兩府髃臣,可有說些什么話?”高太后思慮片刻后,便問粱惟簡。
粱惟簡低著頭,答道:“此事,臣并未與聞!”
高太后聽著,神色頓時一黯。
有些時候,沒有議論,才是最大的議論!
因為,他們都轉入地下了。
高太后想起來了,自皇帝疾重以來,兩府宰臣,幾乎每日早晚都要入宮問安。
問安之后,他們都會集中前往皇城之內的都堂或者樞密院集議。
在集議過程中,宰臣們常常會命令鎖廳,只允許中書舍人在場記錄。
相關集議記錄文字,更是只有中書舍人才能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