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在心中感激的再謝了一聲。
便聽著那帷幕內的太皇太后出言問道:“昨日學士殿中坦言國家內外之事,上‘十事’以助社稷……老身和皇太后、官家,都商議了一下,覺得學士所言,甚合當今朝政之弊……”
“今日特地再召學士入宮,乃是想請學士,為老身、皇太后、官家,詳細說說……”
“此十事當如何做到?”
呂公著持芴而拜:“老臣惶恐,乞謹以文字上奏御前,供兩宮慈圣、皇帝陛下圣聰裁決……”
說著,他就從袖子里掏出了那一封他在入京的路上就一直在寫,不斷修訂、不斷刪改,終于定稿的奏疏,恭敬的呈在手中。
太皇太后當即吩咐粱惟簡:“且將學士上書取來!”
“唯!”
粱惟簡領命出了帷幕,彎著腰到了殿中,恭恭敬敬的從呂公著手中接過了奏疏,然后送到兩宮面前。
太皇太后接過奏疏,心中就驚訝了一聲:“竟是這么厚?”
“難道是萬言書?”
向太后也是眼中顯出異色。
自王安石上萬言書后,大臣們就紛紛選擇用這樣一種體裁,來向上坦露自身的政治意圖和抱負。
漸漸的,在朝堂上萬言書的形式,就成為了一個大臣默認的對天子最高等級的進言方式。
兩宮聽政以來,還是第一次遇到大臣,用萬言書的體裁上書言事。
于是不由得都嚴肅了起來。
太皇太后翻開來一看,神色就慢慢的嚴肅起來。
她看了一遍,遞給向太后:“皇太后也看看吧……”
向太后接過來,仔細看了一遍,然后交給石得一:“送給官家也看看!”
殿中的呂公著頓時就忐忑起來。
趙煦接過呂公著的上奏,仔細的看了起來。
不得不說,呂公著的文字,看著很舒服。
雖然整篇都是在說夏商周、漢唐的舊事。
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,這是在借古說今。
奏疏中,也完全坦露了他呂公著入朝后,要做的事情。
簡單概括就是:休養生息、少起兵革,多進君子,少用小人。
對于民間,他的態度,也差不多:別折騰!百姓已經經不起繼續折騰了!
對于新法和王安石,卻是一個字也沒提。
他也不需要提!
因為,在呂公著眼中,估計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。
趙煦合上奏疏,微笑著說道:“呂學士的文字,寫的極好!”
“朕往后一定和學士多請教!”
呂公著連忙拜道:“不敢!”
帷幕內的兩宮也都笑了起來,太皇太后道:“學士的文章,當年英廟也贊過,官家確實該好好和學士請教請教!”
向太后則道:“大行皇帝以學士為師保真是選的極好!”
“六哥以后,遇到不懂的,可以直接在朝堂上問學士……學士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!”
呂公著立刻表態:“老臣惶恐,愿為陛下鞠躬盡瘁!”
其實,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——少主怎么看他的上書文字?
呂公著相信,少主應該是看懂了的。
不然,他不會說那些話。
可態度呢?
這可讓他急壞了!
好在,這個時候向太后幫他問了。
“六哥以為,學士上書所言如何?”
便聽著少主答道:“兒有些地方還不太懂…回宮后,還需請教太母、母后……”
呂公著咽了咽口水,他其實很想說:陛下您不如現在就問老臣……看看哪里您不滿意?老臣我改!
可他沒有這個膽子,也不敢逾越自身的身份,只能乖乖的站在原地,低著頭。
帷幕中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,卻都開心起來。
這是她們現在最享受的時光。
沒有之一!
因為官家太聰明了,一教就會,幾乎不需要過多提醒!
而且官家記憶力特別好,教過的東西,總是能記得很清楚!從來不需要她們額外提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