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怕這只是一個說說而已的姿態,也足以令兩人感動了。
于是,兩人連忙起身,再拜道:“陛下好學向道,臣等謹為社稷、天下慶之!”
帷幕后的兩宮,看著這里都很滿意。
她們今天在來之前,就鼓勵趙煦要和經筵官多說話,多交流。
于是,太皇太后就主動在帷幕內說道:“兩位愛卿,官家求學之心甚篤!”
“平日里,哪怕不是經筵課,也常常和老身還有太后請教學問上的事情!”
“如今幸得兩位愛卿輔佐、教授,老身和太后也就放心了!”
“不知道兩位愛卿,對于官家的學業和讀書,可有建議或者進言?”
“若有請當殿提出,老身、太后、官家都將虛心聆聽!”
自然,這是給程頤鋪路。
孫覺只是順帶的。
但,作為侍講,孫覺還是必須先表態。
他持芴而拜:“啟奏兩宮慈圣、皇帝陛下……臣聞陛下已讀通春秋,臣不才,請獻臣舊年拙作《春秋經解》一書,以呈御前,供陛下四時參考,閱覽……”
孫覺是當代最有名的春秋學權威!
他的《春秋經解》一書,甚至影響了后來的明清時代的春秋學。
趙煦輕聲道:“卿所獻之書,朕必恭讀之!”
無論如何,現在都是儒家思想當政的時代。
身為皇帝,趙煦也必須和儒家合作,各取所需——總不能自己反自己吧?
那得有多蠢!
所以,春秋等儒家經典,趙煦不僅僅必須學習,深入研究,還需要融會貫通。
好在有上上輩子打下的基礎,趙煦已經可以從容應對一切和儒家經典相關的問題。
在現代留學的時候,他抽空也看了看朱熹、王陽明的文集。
這就又是一個很好的積累點。
所以,他才能屢屢闡發‘圣人微言大義’啊!
因為那都是他抄的朱熹、王陽明等人的論述,只是自己加工了一下,用宋代士大夫可以接受的語言來表達!
孫覺再拜退下,程頤便已持芴而拜:“啟奏兩宮慈圣、皇帝陛下,臣兄,故承議郎、宗正寺卿程顥臨終曾托付臣以其心血之作《識仁》一書,以獻陛下御前……”
“臣誠惶誠恐敬獻此書,愿陛下納之!”
趙煦于是感嘆一聲,道:“承議郎程顥,天下鴻儒也!”
“呂執政、司馬公多次與朕推薦,皆言:當代儒學宗師,能出程顥之右者,寥寥無幾,尤其擅經濟之道!”
“朕仰慕已久,本欲殿中相見,垂詢以學問之事,經濟之道!”
“奈何天喪我國家大儒,朕聞之實憾也!”
“今得承議郎程顥巨著,朕當仔細閱讀,若有不解之處,還望愛卿不吝賜教!”
程頤聽著,頓時眼眶一熱,感動不已的拜道:“臣謹代故兄,拜謝陛下厚愛!”
對程頤來說,沒有什么比親耳聽到少主推崇他的兄長及其學問更讓他感動的事情!
像二程這樣的士大夫,最重視的也是這個!
學得文武藝,貨與帝王家!
皇帝的認可,就等于給自家貼上了一個暢銷的標簽!
足可吸引天下士人,爭相學習。
道統就會這樣無聲無息的,悄然擴散開來。
于是,儒者的名與實,就這樣落地生根!
程頤很清楚,如今少主在殿上的這一席話,足以讓他們兄弟付出了畢生心血的學問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!
至少可以少奮斗五十年!
“對了!”程頤正感動不已,就聽著殿上的少主說道:“故承議郎程顥不幸病逝!朕深哀之!念及故承議郎在世之時,廣教化,深陪人才,朕曾特輟經筵以示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