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何止是聰明,簡直是怪物!
蕭不達也好奇起來:“究竟有多聰明?”
“像王勃、駱賓王?”
這些都是神童,年少出名。
所有人齊齊搖頭。
“那是?”蕭不達也問道。
耶律琚深吸一口氣,壓低了聲音:“下官只在殿上見過幾次……說過兩次話……”
“但……那位少君給下官的感覺很奇怪……”
“嗯?”
“神童只是聰明而已……但不懂權術手腕,更不會駕馭人心……”
耶律琚充滿忌憚的說著,也回憶起那少數幾次接觸。
“真要類比的話……”他心有余悸的道:“恐怕,只有太宗可比……”
“太宗?”蕭不達也深吸一口氣。
大遼太宗……那可是如今大遼一切制度的奠基人。
南面官、北面官、科舉取士、頭下軍州……
都是在他在位時期先后建立健全的。
耶律琚看著蕭不達也得樣子,就知道他想差了。
便道:“樞密,下官所言的太宗,并非我朝太宗!”
蕭不達也倒吸一口涼氣,眼睛大大的鼓起來:“難道還是大唐太宗不成?”
大唐太宗……
那可是契丹人也認的天可汗!
真正的英雄!
耶律琚等人齊齊嘆息,道:“或許武遠不如大唐太宗……但那少年早成,城府深厚,權術熟練的姿態……唐太宗十歲時,不過如此!”
這就讓蕭不達也,充滿了忌憚。
大唐太宗的故事,可是伴隨著契丹人長大的。
作為自詡正統的王朝,契丹人對自己所承繼的法統的明君,自然會高度評價——契丹乃是受唐太宗冊封,才漸漸成為一方勢力的。
按中原禮法,這就是始受封。
所以,唐太宗的故事,至少契丹貴族是耳熟能詳的。
而對唐太宗了解的越多,也就越會折服于其強大的人格魅力之下。
“竟是如此嗎?”蕭不達也感慨著,然后問道:“那他為何肯主動提出三百萬貫的歲幣?”
耶律琚搖頭:“不是三百萬貫的歲幣是用歲幣為質押,發行三百萬貫交子!”
“有什么區別?”蕭不達也問道。
耶律琚搖了搖頭:“不知道……”
蕭不達也看向王師儒:“通夫可知其中蹊蹺?”
王師儒搖頭:“此乃聞所未聞之事……”
這確實是他無法理解的事情,就如同魔術一般。
看著就眼花繚亂,也根本搞不清楚對方到底在耍心機?
他只知道對方說的條條是道,聽著也很有道理,看上去也確實可以實行。
就是搞不懂,這里面到底有什么奧妙?
更不知道,南朝是怎么把二十萬兩白銀、三十萬匹絹變成的三百萬貫銅錢的。
“不過,南朝的館伴使言:我朝只要每年可以有三百萬貫銅錢使,便不要管這些事情……”
蕭不達也點點頭:“這個館伴使說的倒是很對!”
大遼只要有錢在南朝買買買就行了。
管這么多做什么?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