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獻,也不是納,完全是出于兄弟友誼,兩國關系的贈禮。
新的盟約規定:大宋將每年贈大遼的白銀二十萬兩、絹布三十萬匹,作為準備金,以此為本,每年發行一批面值三百萬貫的交子,以備大遼采購大宋財貨之用。
同時,大宋將在交子印刷完畢后,從中抽稅二十三萬七千七百貫。
此外,這些交子也不是直接給付遼國。
而是由宋遼雙方皇帝各自遣使,共同監督。
每次動用,都需要遼國皇帝行文到相關榷市,說明要購買的東西、數量,然后再由遼國方面在大宋方面陪同下在市場購物。
購物之后,大宋向商賈給付交子。
而商賈持交子,到汴京再兌換成銅錢。
對于這些規定蕭不達也自然是沒有任何異議。
他和他代表的耶律洪基是最支持大宋方面的這些提議的!甚至可能是認為,必須有這一條的!
為什么?
因為這些規定,雖然看上去很麻煩,也很啰嗦,但它明確了只有大遼皇帝才能動用這些錢!
于是,在耶律洪基的理解中,這甚至比直接送三百萬貫銅錢給他,更讓他開心!
為什么?
因為這些錢雖然是在大宋,可需要有他的命令和批準才能使用。
換而言之,這就完全是他耶律洪基的個人財產。
宰執也好,北面貴族們也罷,甚至就是歷代先帝的宮帳軍,都不能越過他來使用這些錢。
這不就是大宋幫著大遼穩定皇權,加強皇權嗎?
特別是考慮到耶律洪基和耶律延禧的年紀,有了這一條后,即使耶律洪基哪天嘎了,耶律延禧被迫年少即位,只要他能掌握這筆錢,只要大宋只認他是唯一合法的大遼天子。
那么,國中那些蠢蠢欲動的家伙,就會安分!
這才是耶律洪基急匆匆的派遣蕭不達也南下的原因!
更是耶律洪基這一次送來的禮物如此豐厚的緣故。
更是他愿意將西瓜這種目前被遼國壟斷的作物,連同遼國掌握的種植、栽培技術,一起送給大宋的原因。
須知過去,遼國人可是一直將西瓜這種作物看的很緊。
視作鐵、鋼一般的戰略物資,嚴格管控的。
因為這東西,對騎兵的加持很大。
騎兵作戰,帶一個西瓜在馬背上,就可以深入干旱的荒原,三五天都不需要為水源發愁。
渴了,就打開一個西瓜。
如此,干凈的水源,就唾手可得,同時西瓜本身還能飽腹,多多少少可以補充些能量。
對騎兵而言,這就是莫大的幫助!
現在,耶律洪基肯將這樣的寶物,也送來大宋,足可見其誠意。
宋遼盟約正式訂立的消息,立刻從宮中傳出。
整個汴京,旋即轟動了起來!
無數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的權貴、形勢戶們,此時終于放下了懸著的心。
人人摩拳擦掌,都在想著如何將遼國人口袋里最后一個銅板給掏干凈。
而借著這股東風,一份不同于過去所有小報的小報出現在了汴京街頭。
它印刷精美,字跡清晰,還有著不同的版面。
在這份小報上,不僅僅刊載了全新的宋遼盟約內容。
還專門開辟了一板塊,評論了盟約的內容。
它還有了名字:汴京新報。
最重要的是……這份所謂的汴京新報一出來,僅僅是數量就將其他小報徹底碾壓——數萬份汴京新報,就像從地里冒出來的一般,在這個夜晚充斥在汴京城的每一個瓦子、勾欄里。
于是,一炮而響!
注:西瓜是在19世紀晚期開始,出現了基因突變,才變成了現在的西瓜。
現在大家知道,為什么黑奴吃西瓜了吧?因為過去西瓜不甜!只能解渴。
ps:西瓜在中國,最開始是遼國壟斷的作物,遼滅亡后,才慢慢傳到了南宋。
最開始也是白瓤,但文天祥時代出現了紅瓤西瓜,但依舊沒有多少糖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