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8章新役法(1)
宋用臣走后沒有多久,向太后就派人來請趙煦。
原因嘛……
于闐國遣使來朝!
于闐國是大唐忠臣,也是大宋忠臣。
算是大宋立國,少數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向著大宋朝貢的傳統藩屬國了。
只是……
趙煦低下頭去:“于闐國早滅亡了!”
那個西域小中華,在真廟景德年間,就已經在內憂外患中被黑汗(喀喇汗王朝)滅亡。
到現在就連黑汗,也已經分裂東西兩個部分。
所以,打著于闐國名義來朝覲的人,不是黑汗人,就是來忽悠的西域商人。
總之,沒一個好東西。
不過,對大宋來說,哪怕知道于闐國已經滅亡,也必須捏著鼻子假裝于闐國還在!
為什么?
于闐在,西域法統就在。
將來就有希望,打著恢復于闐的旗號,進軍西域。
雖然說,這似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。
但就算是咸魚也有夢想,何況是一個大國!
再說,萬一實現了呢?對吧!
到了垂拱殿上,趙煦見到了來朝的‘于闐’使者。
兩個看上去頗具西域風情,但穿著中國衣冠的男子,帶著一個僧人。
他們到了殿上,納頭就拜。
然后恭敬的獻上了禮物,來自西域的玉石、毛毯、布匹等工藝品。
趙煦假裝他們是于闐人,慰勉了兩句,便命禮部去招待,然后依著慣例給賞賜。
但,回到宮中后,趙煦在屏風上寫下了于闐兩個字。
想了想在其背后又加了一行字:歸義軍節度使!
看著屏風上的文字,趙煦慢慢閉上眼睛。
“有生之年,朕若不能重建歸義軍節度使,便不配為君!”
歸義軍,是大唐在西域地區的最后殘留。
也是西域漢人最后的悲歌。
漢人大軍,再次回到西域,還要等到清朝。
……
于闐來朝,對趙煦來說只是一個小插曲。
對大宋王朝來說,也不過是一條記錄在史書上的文字:九月乙酉,于闐國來朝。
對大宋來說,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,是右相韓絳主導的役法調整、改革。
在經過幾個月的調查、走訪、詢問,同時不斷征求著朝野意見之后。
韓絳終于決定,走出這關鍵的一步。
也是關乎他青史評價的一步!
他已經征求了足夠多的意見!
文彥博、張方平、孫固、李常等在朝元老,章惇、張璪、李清臣這樣的新黨宰執。
他都已經問過了幾次也針對他們的意見進行了調整、修改。
同時,韓絳還將他的役法草案,送去了洛陽、陳州、大名府、蘇州甚至江寧等地。
給馮京、韓維、韓縝、司馬光、王安禮、王安石等人征求意見。
大部分都是中性偏上的態度。
支持,但沒有完全支持。
這已經很不錯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