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君前獨對(2)
章惇聽著那位官家的話,整個人頓時就一機靈。
然后如釋重負的吁出了一口氣。
只要不罷廢就好!
旋即,章惇也立刻反應過來,官家前面說那么多,其實只是在敲打他。
或者是整個新黨。
他點出了問題的核心關鍵——怨歸于朕,恩歸于下。
所以,新法大臣應該識相點,不要再糾纏下去。
想到這里,章惇的態度就變得越發恭敬起來。
他大概猜到,這位官家必然有他的想法,于是小心翼翼的問道:“臣愚鈍,請圣意明示……”
倒不是他想不出辦法。
兩成年息?
是人就有著七情六欲,所以上面規定的再嚴格,下面的人也能找出他們的應對之策。
不哄著他們,大臣是沒辦法做事的。
要么就是必然要分肥。
好在趙煦對章惇已經足夠熟悉了。
當然也不僅僅是畫餅。
再順勢推出近現代的銀行體系,哪怕是錢莊這種明清的機構。
可御座上的少年官家,卻似乎根本不吃他這一套:“是嗎?”
私人想要釀酒就必須和官府購買酒曲。
字面意思嘛。
天下事,從來不簡單。
也是在故意放風,減少民間形勢戶的對抗和敵對心理。
榷酒法也是類似模式。
當然了,他只在第一層,想了想,章惇就拜道:“圣明無過陛下!”
但其他地方呢?
章惇聽著,整個人立刻炸刺:“陛下,萬萬不可……”
可這年頭良心又不值錢。
可惜,他遇到的是,根本不會和他玩規則的舊黨士大夫。
不然的話,就是越做越錯。
“所以,朕的意思是給青苗貸換個名目……”
民營的礦主,想要經營就必須按照官府的辦法來。
等宋遼交子發行個幾年,信譽完全穩固,百姓也都有了接受和認可后。
因為,官府是人組成的。
“天下事若如此簡單就好了……”他悠悠嘆息著。
剛剛還在炸刺,現在就又圣明無過陛下了。
……
他們花錢是為了賺更多錢。
汴京自五代以來,就是政治中心。
“此事,也并非要馬上做……都堂上且慢慢計較!”
“叫百姓即使不識字也能知曉,此貸息錢很低!”
形勢戶們要么干脆廢了它,在自己的地盤不發這個貸款,純當給官府交了保護費,換來自己在地方上隨便魚肉的特權。
所以,他笑著道:“相公莫急……”
朝廷法令最多能落到軍州層級,到了縣、鄉就真的是看官員們的良心了。
于是形勢戶們就開始利用自己的財力,和官府達成了撲買的協議。
章惇聽著,自然立刻恭維起來:“圣明無過陛下!”
可問題是,這兩個事情,都有一個重要的前提——官府可以直接控制!
譬如礦業礦山就在那里。
而大宋的體制,臃腫而復雜。
只見那位少年官家沉吟片刻,就道:“不是天下所有百姓,都能如汴京城百姓一般識字!”
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