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煦坐在兩宮中間,看著手上的辭表。
“蔡相公,真是高風亮節……”趙煦感慨著:“若國家大臣,皆如相公一般,公忠體國,知進知退,何愁天下事不昌盛?”
兩宮都是露出笑容。
和趙煦上上輩子不同,這一次的蔡確,沒有做聯絡殿帥逼宮的事情。
于是,也就沒有為了自保,而到處宣揚先帝駕崩前后,特別是立儲前后皇宮內外的事情。
自然也就不會戀眷不去。
這一次他的辭表上的干凈利落,一連三表,堅決表達了自己辭相出知的意圖。
“六哥,依故事,宰相出知,當授觀文殿學士……”向太后在旁邊提醒著:“蔡相公是先帝股肱,也是有著擁立從龍之功的重臣,若是外任,猶當加宮祠官以彰顯皇恩浩蕩……”
趙煦點點頭:“多謝母后提點!”
于是,便開始提筆給蔡確寫出知任命。
隨著他的筆一字一劃的在紙上寫起來,兩宮都帶著笑容在旁邊看著,向太后更是滿懷欣慰和自豪的一邊看,一邊念起來: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,上柱國、食邑四千三百戶,食實封一千六百戶潤國公臣確,可,特授觀文殿學士、集禧觀使,加食邑一千戶,食實封四百戶!”
幾乎是完美的天子旨意。
無論文字、格式還是用詞,都是優秀。
“官家之聰俊,真是千古罕見!”太皇太后贊賞著。
向太后更是充滿自豪:“我兒必可光大祖宗基業為我朝圣君!”
請趙煦來給蔡確寫除授文字,這自然是向太后的主意。
向太后現在巴不得趙煦趕快長大,然后親政,再給她生一堆的皇孫公主。
趙煦的表現,沒有讓她失望。
于是,向太后心中,開始有了想要讓趙煦更深入的參與朝政的心思了。
這樣想著,向太后就問道:“六哥,蔡相公出知,去何地為好呢?”
這個事情,其實能選的也不多。
一般來說,宰相出知,只要不是貶黜,就是那幾個地方。
西京洛陽、北京大名府、南京應天府、揚州、河中府……
蔡確現在能去的,也就是應天府和河中府還有揚州。
因為其他地方都有元老占了蘿卜坑。
趙煦卻是想了想,答道:“母后、太母,我有個想法,就是不知道恰不恰當……”
“嗯?”
“我聽說,古人云:富貴不歸鄉,如同衣錦夜行……”
“不如,給蔡相公一個恩典,讓他可以回家鄉,做一年父母官……”
兩宮都皺起眉頭來。
趙煦卻還是要說:“就一年而已,只是讓其風風光光,接受家鄉父老的拜賀。”
“這也是為了褒揚元老,優容宰相!”
“若是覺得不妥,可以不給其民政之權!”
大宋實行的是流官制度,一般官員都不會在本地任職。
當然了,也有例外。
譬如韓琦晚年,就是判相州事。
<divclass="contentadv">不過,那是因為韓琦已經半退休了,也基本不管民政。
現在,蔡確明顯正值壯年,這個事情確實很犯忌諱。
可趙煦有他的想法。
兩宮卻不太明白了,不給民政之權,給什么權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