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祿倉法實施后的一段時間,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成效。
低級官員和胥吏的作風大變。
但可惜,隨著王安石罷相,進入元豐時代。
盡管朝廷繼續給胥吏和低級官員加祿錢,以換取他們不貪污。
但,官僚們的貪污和盤剝之風,卻又死灰復燃。
而在趙煦的上上輩子,重祿倉法在元祐時代被司馬光罷廢,然后又被他親政后恢復。
在現代的時候,趙煦也專門研究過這方面。
所以,他對此非常熟悉。
甚至可以說是,這大半年來,趙煦一有空就會反思重祿倉法。
已經有了些想法了。
所以,他一邊說著,一邊就問兩宮:“為何還會有吏員受俅?”
“是不是開封府德教不夠?”
兩宮哪里答得上這種問題?
頓時就都有些啞然,向太后想了想,道:“此事暫無結論……”
“不過……”向太后問道:“若果然查實是胥吏貪污,六哥以為當如何?”
“法當如何,自當如何!”
重祿倉法,可是王安石秉承了《唐律》和《大宋刑統》之中有關‘無祿者輕罪,有祿者重罪’的思想建立起來的。
核心要素就是——權責統一!
高薪養廉,必加以重刑對待受賄、貪污。
貪污一百錢以下,都可能徒一年,每多一百錢罪加一等,一千錢以上流放一千里,每多一千錢,罪加一等,最高的刺配沙門島!告發者賞百千、兩百千、三百千等……
兩宮眼中都露出欣慰的神色。
趙煦卻繼續道:“但吏有罪,官自然不能逃!”
“兒在集英殿中,聽先生們講圣人之經義,說李覯先生之文法……也聽好多古代名臣、賢臣治理的故事!”
“兒以為,胥吏重祿,卻依然犯法受俅,固然是其貪心所致,恐怕也和相關官員,平素不重視德教,未能常常教導胥吏廉潔有關!”
兩宮聽著,越發欣慰。
這很符合她們的認知和三觀。
官員最重要的是什么?
德教!
特別是對下面的官吏的德教。
一個好官,若以身作則,譬如包孝肅……
哪里會有胥吏為惡,又如何會有貪污?
人人敬畏,人人拜服還來不及。
于是,太皇太后問道:“那依官家之見呢?”
趙煦微笑著道:“以孫臣之見……”
“不教而罪,此圣人所不為也!”
“孫臣覺得,若查清楚后,便將相關官員,各自訓斥一番,命他們回去嚴查屬下……若有再犯,便治其馭下不嚴之罪罰銅、加磨勘皆可……若是貪污者眾再嚴加貶斥……”
這是大宋的政治正確。
文臣士大夫們,即使真的貪污了,也不過貶官、沖替、勒停而已。
風頭過了,還是可以繼續回汴京守闕的。
若是有靠山,說不定很快就能官復原職。
當然了,此人從此就有了污點,很難再被超遷,只能老老實實的磨勘升官,更是幾乎不可能成為待制大臣——除非背景通天,或者干脆是皇帝當靠山——因為,京官改朝官,朝官改待制,都是要皇帝親自過目,并入殿拜謁的。
尤其是待制大臣,其告身、履歷、腳色,都是要皇帝親自審查的,并由皇帝本人特旨除授差遣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