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7章趙煦:皆在我甕中
“娘娘,如此一來抽調的禁軍,就得選派一位忠貞、任事的大臣去親自整軍才行!”向太后看向太皇太后說道。
軍隊的事情,她不太懂。
在這方面,太皇太后才是權威!
向家,終究不如高、曹兩家,世代將門,對武臣極為了解。
太皇太后點點頭,然后思慮一番。
“燕達、苗授皆正任武臣,更是殿帥,不適合直接領兵!”
“如今京城之中,有資格,能統兵者,恐怕只有武信軍留后李憲了!”
“可李憲乃是內臣,內臣不可直接于京城統兵!”
唐代北衙的教訓,太深刻了。
所以,內臣們只要回京,就會剝奪一切軍權。
大臣和皇室都絕不會容許有內臣在汴京城掌握一支武裝力量。
而排除掉這三個合適的高級武臣以后,汴京城剩下的人,就都是些中生代的年輕武臣了。
從這些人里,要選一個信得過的,能力也靠譜,同時能被朝臣接受,不至于被樞密院駁回的人選,有些難度。
因為,這些人信得過的能力就欠缺了。
能力和信任都滿足的,樞密院就會駁回!
最典型的,就是苗授之子苗履——豈有父子同朝掌兵者?
想都不用想,苗履肯定會被樞密院駁回任命。
忽然,太皇太后想起了一個人。
她看向趙煦,問道:“官家,可否從官家身邊調一位武臣,來充任這一支禁軍的整軍使?”
趙煦問道:“不知道太母想要誰?”
太皇太后說道:“狄詠!”
只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。
狄詠是天子近臣,皇室肯定信任,他在沿邊當過提舉保甲,資序也合適,作為狄青之子,他的統兵能力應該也不錯。
趙煦微笑著回答:“太母做主便是了!”
此事,一直在趙煦的算計范圍。
只要兩宮答應抽調十個在沿邊輪戍過的禁軍精銳指揮,組成大宋的中央戰略預備隊。
那么,無論兩宮怎么選,她們選的都只會是趙煦的忠臣!
原因很簡單——現在朝中和邊塞,戰功赫赫的大將以及文官帥臣,都是趙煦的父皇提拔、任命的。
而且大部分人,早已經見過了趙煦。
不信的話,可以數一數。
熙河路的趙卨,趙煦直接任命的,鄜延路的劉昌祚,是趙煦頂著御史文官的壓力,讓他以武臣的身份,為一路經略使,涇原路的章楶,趙煦特旨提拔起來的。
權發遣熙州的游師雄、知洮州的苗履、熙河路兵馬鈐轄王文郁、知蘭州的李浩、阿克密……
涇原路的彭孫、姚兕、姚麟……
還有河東的呂惠卿及其帳下大將們……
沿邊各路,唯一不是趙煦直接任命、提拔的人,就只有新知慶州、權發遣環慶路經略使范純粹。
可是,范純粹的哥哥范純仁,是趙煦的老師。
至于你要問,現在朝中或者其他地方文臣里,還有沒有可以帶兵的文官士大夫?
自然是有的!
都堂執政章惇……京東路的熊本……還有在瀘州的王光祖……
都是能帶兵知兵的。
但他們是誰的人?
還不是趙煦的?!
所以……
選吧,選吧!
只要兩宮是在正常程序下,選拔大將或者文臣去充任這支中央戰略預備機動部隊的指揮官。
那么就一定會選中趙煦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