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仗不行,搞工程行是吧?
好的!
朕滿足你們!
就去搞工程賺錢吧!
帶著這樣的想法,趙煦拍了拍手,讓馮景將他這些日子在宮里面,帶著石得一、劉惟簡等人,畫出來的圖紙,送到了苗授手中,叮囑他道:“太尉回去后,召集各部將士,按照朕給的圖紙,在汴京城中先在諸禁軍所駐廂房處鑿井……”
苗授舔了舔舌頭。
汴京城的水井,可是和房子一樣,是可以傳諸子孫的財產!
每年春天、夏天、秋天,那些有著水井的人家,可都能夠靠著賣水大賺一筆!
所以,開封府每年的爭產官司里,都有著幾十起是圍繞著水井歸屬開展的。
苗授當即拜道:“官家隆恩,臣代禁軍上下拜謝!”
在汴京城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,一戶人家若有一口水井,就已經超越了九成以上的人家。
若還能在城外有幾畝菜地,那就完全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。
干凈的井水,還有新鮮的蔬菜,這些可都是只有當官的官人和城中的富商才吃的起。
趙煦卻笑了,道:“先別急著謝!”
“所鑿之井,既是朕出的賞錢,那照理就該是官產!”
“朕念及禁軍將士勞苦,可許其就近取水!”
“但其他地方鑿出的井,就該都歸開封府點檢!”
苗授聽著,沒有任何異議。
因為這就是大宋的日常!
大宋不立田制,不抑兼并,更不歧視商賈。
原因在那里?
就在趙官家自己身上!
自太祖以來,歷代官家對一切有利可圖的事情,都會想方設法的插一手。
所以,在大宋,最大的地主是皇帝——官田遍布天下州郡。
最大的手工業主也是皇帝——天下州郡的織院、綾錦院、染院還有那些冶監、都作院……都是官產!
監當官們最重要的任務,就是替官家盯著這些地方。
他們的磨勘考核標準,也是看產出、產量和收益。
所以,當今官家將禁軍鑿出來的井,直接劃拉到自己兜里很正常!
他肯讓禁軍將士就近取水,而不是交錢取水,已經是皇恩浩蕩了。
……
苗授回到家中。
將官家交給他的圖紙打開,看著上面繪制的詳細的鑿井流程。
他吁出一口氣:“竟如此詳細!”
想想也是,官家雖然年少,可他卻擁有者整個天下。
區區鑿井技術,自然是手到擒來。
于是,不疑有他,便帶著這些圖紙,到了汴京城城外的神衛軍營地。
神衛軍,后周之虎捷軍,后晉之奉國軍。
最初擁有四十六指揮,仁廟罷為三十一。
先帝熙寧三年罷神衛水軍,元豐二年裁撤神衛第九、第十軍等。
于是,就剩下了左右廂的編制。
按照制度,每廂轄四軍,每軍五指揮。
但實際上從來不滿編,而且,因為禁軍的第四軍,一直都是用來安置年老、殘疾、孤寡禁軍的剩軍編制。
所以,實際上今天的神衛軍左右廂加起來,也就二十個指揮,一萬人上下的編制。
而在京的神衛禁軍,如今只有七個指揮。
其他的不是在河北,就是在沿邊。
他們叫駐泊禁軍,是更戍法的時代,輪調出去就再也沒有調回來的倒霉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