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今,正好用在此時!”
“先以御龍第一將,往邕州駐防!”
“如此靡費不多,也可有備無患!”
帷幕之中的兩宮,在沉默了許久后,也都紛紛說話了。
“官家所言甚妙!”這是太皇太后在說。
“本宮亦以為善!”這是向太后在贊同。
其他宰執大臣和大將們,當即拜道:“陛下圣明!”
呂公著看著這個情況,無奈的嘆息一聲,他知道,這其實已經是開戰了!
五千在京禁軍精銳南下。
這些丘八到了廣西,交趾人低頭,他們就會乖乖撤回來?
笑話!
灑家跋涉幾千里,就為了來廣西旅游一趟?
來都來了,不砍幾個首級換賞賜,怎么說得過去?
何況,官家的要求,實在太苛刻了!
交趾人根本不可能答應!
能答應第一條就不錯了!
可他能有什么辦法?
殿上孤立無援,所有人都在想著邊功。
根本沒有人關心戰事一起,會有多少傷亡?又該有多少黎民涂炭!
對呂公著來說,現在唯一的好消息是——官家只遣五千禁軍南下。
五千人……
耗費不算大。
而且,說不定真的能讓交趾低頭。
說不定,交趾人會答應懲戒入寇之人。
這樣,他在努力努力,和司馬光一起,勸說官家和兩宮——以和為貴!
這樣,大宋得些面子,交趾服軟一下。
他和司馬光在和一下稀泥,糊弄糊弄。
了不起,多給那些禁軍發點賞錢,約束住那些武夫。
想到這里,呂公著就看向狄詠。
心中又舒服了一些。
狄詠他是知道的,這個狄青之子,素來是軍中儒將,應該可以約束住禁軍。
于是,他也只能跟著持芴而拜:“陛下圣明!”
只能先這樣了。
注:熙寧興學,在中央以太學三舍法為核心。
三舍法將太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等級:上舍、內舍、外舍。
最初一千五百人,元豐擴大為兩千四百人。
其中有一百個上舍生、三百個內舍生,剩下的都是外舍生。
升舍方法,以考試為主,結合行為考察。
按照熙寧、元豐陸續頒布的太學學令。
上舍學習兩年,考核優異,經太學正等推薦,可以跳過殿試,直接授官。
內舍生可以跳過禮部試,直接參與殿試。
外舍生可以跳過發解試,直接參與禮部試。
太學除了升舍,自然有相關紀律約束。
同時一般一個太學生,學習五年,還沒有升到上舍就可能被開革。
太學學生除了學習經義,還要學習時政、事務。
基本上,這就是一個儒家大學。
培養官員的地方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