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丹州則應該是河池市的南丹縣。
正是這些人的存在,讓國家政治變得渾濁。
此事,確實也只能請官家來,才能做出決斷。
兩宮也都不會放在心上。
更是都堂、崇文院還有武學、太學的建立者。
從防汛到清淤到修路……
“奏知大家,乃是已經致仕在家榮養的故光祿大夫、端明殿學士范鎮上書……”
正該是英雄好漢們發揮他們才智勇氣的地方!
唯一可惜的是,現在沒有燧發槍,他們只能靠著弓箭、長矛、大刀保衛他們的財產了。
沒辦法!
在大宋,民風一向如此:一切向錢看!
只是,趙煦還真沒什么辦法治這樣的人。
而且這樣玩,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!
畢竟,這是英雄好漢們的自由選擇。
于大宋而言,自然是太祖、太宗,居萬世不祧的位置上。
自然,他做事是很仔細也很認真的。
趙煦在現代,曾經去過當地。
光是儀衛就多達千余,更有大量車馬景從。
因為朱光庭是左正言,他是諫官。
忽然,他腦子里靈光一現,想起了偶像范仲淹在家鄉創辦的義莊、義學和義田。
太皇太后命文熏娘,服侍著趙煦坐到她身邊,然后將一紙上書遞給趙煦:“范學士上書,言及祖宗宗廟的事情……”
至于她這個太母?
不好意思,真不熟!
這自然多少讓這位太皇太后,心中有些不舒服。
蘇軾此刻正在登州的海邊,巡視著一座在冬天,建立起來的碼頭。
但卻同時牽扯了法統、宗廟和好幾代天子!
這事情很簡單。
而登州的士紳形勢戶們,則帶著人,沿著登州海岸,尋找一個水深、地勢平坦,可以營造海港的地方。
所以,這樣排序后,總會有人得被請出宗廟,以此保證宗廟的正常。
第二天,正月乙未(三十)。
他在偶然間嘗到了海魚的鮮美后,就大力的開發起漁業來。
趙煦卻是接過了上書,低頭一看。
朝堂上需要做事的聰明人,但也需要像朱光庭這樣堅守自己理念的書呆子。
要不是神衛軍在京城內外,打的一百多口自流井,陸續開始投入使用。
于是將其兒孫全部送到宜州、桂州、柳州等地求學。
所以,他上報了一個讓趙煦滿意的吉日——元祐元年二月乙巳(初十)。
這下子就犯了一個昭穆制度的大錯。
“不愧是宋用臣!”
沒有辦法,趙煦只能同意,讓禮部選一個良辰吉日。
若只是這樣,趙煦心里面還會打鼓,會懷疑這個人的用心和出發點。
他低下頭去,想起了那些現代網絡上的梗。
注:養濟院就是蘇軾元祐四年在蘇州創辦的。
ps:北宋后期的社會福利制度,放在今天也不過時……所以,其實大多數措施,都是忽悠人的。
但,終究還是多少發揮了一點作用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