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煦自是命馮景去慰勞群臣。
馮景剛剛領命而去。
天空就開始飄起了小雨,綿綿春雨,淅淅瀝瀝的從宣德門前落下。
“下雨了!”馮景在玉輅外驚喜的喊道:“陛下萬歲!”
宣德門前的宰執們,也抬起頭,看向那落下來的雨水。
很小很小的雨點,落在城門前的御街上,濕潤著干涸的地面。
真的,下雨了!
雖然是小雨!
但……
所有人都匍匐下來:“陛下獲天之佑,臣等謹賀之!”
趙煦走下玉輅,十二串白珠在眼前搖晃。
他伸出手,冰冷的雨珠,落在他小小的手心中。
作為一個合格的君王,趙煦當然知道,自己應該怎么做?
他立刻轉身,面朝北方,深深一拜,淚流滿面:“臣煦恭謝上蒼降甘霖,解蒼生之苦!”
所謂統治,就是皇帝和大臣一起忽悠著老百姓的藝術。
自司馬懿破洛水之誓,曹髦當街沖鋒,被一人矛當街戳死后。
曾經神圣的天子,就已經墜落凡塵。
傻子才會相信,天子真的受命于天。
所以,劉裕殺起司馬家來,別說多痛快了。
其后的南北朝,你方唱罷我方登場。
上一代的皇族,必然被斬盡殺絕!
什么二王三恪?
早就是廢紙一張!
天子的神圣性,被人一次又一次踐踏在泥底。
好不容易,大唐重建了天子威嚴和天子神圣。
然后,就被北衙的神策軍指揮使們重新撕碎。
五代亂世,更是出現了:天子,兵強馬壯為之這樣的事情。
而大宋官家們,雖然通過與士大夫、勛貴之間的聯盟、共享權力。
暫時穩住皇帝的神圣屬性,至少沒有讓它繼續下墜。
但皇帝其實一直坐在火藥桶上。
現在,這一場恰到好處的雨。
對趙煦而言,是他重建天子神圣性的最好契機——甭管它怎么下的。
事實是,它是在趙煦祈雨歸來的時候下的。
這怎么著,都比所謂的天書,更讓人信服。
當然了,趙煦也明白。
這種事情,忽悠忽悠老百姓就得了。
自己可千萬別信!
還有,不要指望士大夫們會信!
那些人精,早就把董仲舒的那套天人感應,丟進了垃圾桶!
注:根據史書記載,元祐元年二月丙寅(初七),劉摯還在彈劾蔡確、章惇,說不下雨就是因為他們這些奸臣作祟,趕跑他們就好了。
可到了初十以后,就再也沒有看到劉摯拿著不下雨彈劾蔡確、章惇了。
個人猜測,應該是這一天開始結束了旱災。
但問題是,按照北宋傳統,既然下了雨,就該派大臣或者皇帝、太后親自去謝雨。
可我也沒有找到相關的記錄。
只知道,忽然就沒有人提旱災,不下雨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