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照顧木棉的人,現在在整個熙河路都缺!
能雇到人就不錯了!
而且,雇來的這個莊頭,確實肯盡心。
播種木棉以來,無論澆水、施肥,還是堆肥都是他在帶著那些羌人做。
王大斧看在眼中,自然知道自己的錢沒有白花。
“東家放心好了,這些木棉地,俺自會打理仔細……”郭莊頭微笑著說道:“就是其他的地,東家您也得用些心才行!”
“得抓緊開墾好,莫要誤了農事……”
“嗯!”王大斧點點頭:“俺懂的!”
他在汴京,可是打小跟著父母一起照料菜地里的蔬菜,有著一定的農業知識。
所以,他也規劃了幾十畝的菜地。
到時候種些應季的蔬菜,多少可以賣些錢。
而其他地,則種豆子、小米之類,不太需要地力的作物。
明年,再反過來,在今年種木棉的地里種豆子,在種豆子的地里種木棉,在種小米的地里種蔬菜……
如此循環往復,加上堆肥和施肥,可以讓地力最大化。
便帶著郭莊頭,走到了正在開墾的荒地里。
十幾個羌人,正拿著王大斧買來的鐵鋤頭、鐵鏟一類的工具,正在墾地。
看到王大斧來了,這些羌人都趕緊停下手里的活,跪下來給他磕頭。
王大斧趕忙揮手,用著半生不熟的羌話說道:“俺大宋不興這跪拜……爾等都起來吧……好好干活,俺不會虧待大家的!”
作為汴京人,王大斧從小就耳聞目濡了汴京城的規則——干活,得給錢!
何況,這些羌人真的是很勤勞,而且,工錢很低!
包吃包住之外,每個月五百個鐵錢!
而且,他們根本不挑。
只要有的吃就行!
豆子、糠麩、青稞、小麥……
有什么吃就吃什么。
農閑時吃差一點,根本沒有怨言。
農忙時能給一頓青稞麥飯,再給一碗放了鹽的野菜湯,就很滿意了,若再帶著他們去山上打獵,將獵獲的野物,與他們分食,那就感恩戴德了。
哪像汴京人,若請人干活,不好酒好菜招待,當場就能甩臉子!
羌人們聽著這個宋人東家的話,全都歡呼起來。
在他們眼中,王大斧是個實誠人,對他們很好。
不僅僅不克扣工錢,準時發錢。
還能讓他們吃飽肚子!
這是他們過去在部族里,想都不敢想的美事!
王大斧聽著羌人的歡呼,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蓄起來的胡子。
心思卻忍不住飄回了汴京城。
“也不知俺弟大槍去登州淘金,可淘得黃金?”
“更不知,家中阿母和娘子可好……”
“大郎、三郎還有四娘,可平安?”
他想著這些,思鄉情緒,就越發的濃厚。
這個時候,遠方的道路上,一騎輕騎疾馳而來。
“巡檢!”卻是王大斧手下的一個蕃人巡將,他來到王大斧面前,縱身下馬,拜道:“向鈐轄的軍令,令我部護送吐蕃朝圣者,前往資圣寺!”
王大斧接過將令,打開一看,當即就道:“立刻點齊人馬,隨俺出門清道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