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,城市住不下了,就住到城外去了,在城市之外,形成了新的城市。
于是,汴京就有內城和外城之分。
“正是因此,太祖方才起念遷都洛陽或者長安……”
“奈何,洛陽、長安,皆已凋敝,宮室殘缺、城墻毀壞,百姓流散……”
蔡京說道這里,迅速的跳過這個略帶禁忌的話題,接著道:“及至太宗、真廟,天下漸定,四方之民,皆來京城……”
“于是,京城之人,日漸增多,迄今,已達百萬之眾!”
“仁廟時,東南歲運漕糧六百萬石,方足京城之用……如今,歲以八百萬石,尤且不足!”
等蔡京說完,整個寶津樓的三樓,都是一片沉寂。
絕大部分人,還是第一次知道,汴京城是怎么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?
它不是一天,兩天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。
而是持續了數百年的發展、變化!
呂大防聽完,也是嘆了一聲,道:“臣曾知成都,今日成都大抵與汴京相同……”
成都和汴京一樣,都是里坊崩潰,宵禁崩潰,城市人口不斷飆升的城市。
范純仁也嘆息一聲:“河中府、京兆府,亦然……”
伴讀里的呂好問輕聲道:“臣從祖父,曾居揚州,揚州亦然……”
程頤回憶起洛陽城,低下頭去,洛陽也是如此。
這正是現在大宋的社會縮影。
城市日漸吸附人口,城郭戶群體不斷壯大。
現在已經有接近三成的戶口,屬于城市人口。
同時,城郭戶們每年交的免行錢和免役錢,占天下歲入的三成。
他們還向大宋貢獻了大量商稅。
在事實上,城市工商業已經成為了大宋王朝的經濟支柱之一。
經濟基礎,決定上層建筑。
當一個王朝超過三成的歲入,來自于城市的時候。
這個王朝自然會形成一個有利于工商業發展的基礎。
因為,孔方兄,會讓哪怕再頑固的士大夫和皇帝,都選擇默認這個形勢。
而趙煦,現在趙官家們里的異類。
他對他上上輩子,心心念念想要恢復的小農社會,已經沒有任何眷戀和依戀。
他現在恨不得,大宋一夜之間點出重商主義的國策。
然后……布武天下,殖民四海!
可惜,這種事情急不得。
他得先讓士大夫和勛貴們,吃飽喝足,嘗到最好的甜頭。
就像他在現代看過的一個電視劇上說的那樣。
只有先喂飽了官員權貴,才能有可能讓老百姓吃飽。
不然……
心中雖然是這樣想的,但嘴上,趙煦卻是痛心不已。
“先王之制,祖宗之法,何其美矣!”他嘆息著說著。
“今日之汴京城,那里還有什么畦分棋布之像……”
不客氣的說,現在的汴京城,除了以御街為主的主干道外,剩下的地方,都是一堆堆的違章建筑。
交通堵塞,是汴京城最常見的事情。
以至于,現在的汴京城,甚至已經有專責交通疏導和交通指揮的官差。
聽著趙煦的嘆息,群臣紛紛拜道:“臣等死罪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