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趙煦沒有辦法一次性的對付這么多人。
他也不可能,做那樣的事情,那不符合他的人設。
于是,就有現在的政策。
讓他們在日后,想起今天,痛心疾首,悔恨交加。
同時也讓他們背后的那些家伙,清醒一點:爾等的富貴,是朕給的。
不跟著朕走,就是不忠。
不忠就沒有獎賞!
甚至會有懲罰!
這樣想著,趙煦就攥緊了小手。
他自然有理由憤怒。
原因很簡單,那二十幾家欠了他的錢不還的酒戶,和其他大部分在汴京城經商的商人是不同的。
其他商人,做買賣發家致富,還可以歸結于是聰明才智、運氣汗水的結合。
可這些酒商不一樣。
他們是完全的政策產物,他們是吃趙煦的飯的。
現在,這些吃著趙煦的飯的家伙,卻在做著砸鍋的事情!
是可忍,孰不可忍。
這樣想著,趙煦就對宋用臣吩咐道:“等這六家酒商釀出來的白酒上市后,若還有酒戶,沒有認清楚自己的位置。”
“那么,從三月開始,官曲院就不要再給他們賒曲了。”
“他們買多少酒曲,就得給多少錢,一文都不能少,少了就不賣。”
“諾!”宋用臣低頭。
趙煦閉上眼睛,坐在坐褥上。
他這樣做,沒有任何人挑的出他的毛病。
就算那些人去兩宮面前告狀也沒有用。
因為,趙煦已經給足了他們機會,給足了他們面子。
是他們自己敬酒不吃非要吃罰酒,趙煦滿足他們,合情合理。
老實說,趙煦肯依舊供應酒曲給他們。
而不是直接將這些家伙,逐出汴京的正店行列,已經是仁至義盡了。
他們應該感恩戴德。
注:北宋榷曲之制,是很有特點的。它是賒曲制。
也就是先售酒曲后收錢。
一般是以年為賬期,今年的酒曲錢,一般都是來年正月上繳。
這樣一來,酒商可以有更多資金周轉空間。
而官府的酒曲,也可以賣的更多、更好。
同時,因為是賒曲,所以官府會盡可能給酒商們行方便。
以便他們能賺了錢,繼續買官府的高價酒曲。
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這樣的制度設計,其實是間接的將皇室和正店的商賈們綁在了一起。
所以,有些人說,北宋是最有可能發展出資本主義的王朝。
這是有道理的。
當然了,按照正常情況發展下去,這個過程會無比漫長。
因為,北宋是封建王朝,也因為在北宋皇帝眼中,其實商賈就是打工仔。
就以汴京的正店來說,皇帝扶持這些人,唯一的目的是壓榨他們,讓他們給自己打工、賺錢。
糯米錢、白糟錢就是最好的證據。
所以,汴京的正店,才會不斷輪換、更替。
因為有很多正店都被壓榨的破產了。</p>